



通过对数十家企业的调研发现,这些企业虽然在推进设备智能运维,但是对设备智能运维的认识和实践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排在前12位的问题如下:
1)智能运维的效果难以评价。
2)智能运维投入过大,企业难以承受成本压力。
3)获取设备数据的成本过高,而取得的效果有限,不划算。
4)设备数据处理没有合适的数据模型,即使有模型也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
5)现场设备种类众多,对于需要获取什么设备数据,没有依据,也没有相应的标准。
6)设备数据太多,很多数据不能发挥作用。
7)设备人员对于大量的设备数据不能分析出有用的结果。
8)设备智能运维平台没有包含全部设备,还有一部分设备仅能在其他平台中进行管理,增加了设备管理的工作量。
9)智能运维概念不清晰,智能运维在企业中的应用方法不明确。
10)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在提高人员效率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11)尽管设备状态是正常的,但依据运维标准,到了维修期限仍要维修,因此还是需要开展相应的维修工作。这样不仅增加了维修费用,也会降低设备寿命。
12)经常出现设备误报警,使得现场人员对报警信息熟视无睹。
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关于智能运维的投入与产出的,智能运维投入过大,企业难以承受成本压力。
第二类是关于智能运维实施效果的,设备智能运维实施后的效果与企业的期望有较大的差距。
第三类是关于智能运维与现有管理方式的矛盾的,这些矛盾使一些智能运维的成果难以在实际运维工作中落实。
第四类是关于智能运维的理解和实施方式的,智能运维既没有明确定义,也没有实施标准。
这些问题是阻碍企业进一步进行智能运维探索和发展的绊脚石,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企业的智能运维工作才能蓬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