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运维模式是指设备的运维管理模式,包括组织架构、人员要求、管理界限等。我国主要经历过两种设备运维模式,即 预防维修模式 和 点检定修制模式 ,当然也有其他模式,如电力系统的特有模式等。
近年来,智能运维作为一种新型的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融合了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还结合了国内实际,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种先进设备运维管理模式,是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预防维修模式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发展起来的。我国的预防维修模式起源于苏联,其思想是,在严格的设备设计制造规范和完全计划形式的生产体制条件下,为预防设备的故障和事故损失,企业对设备采取强制性计划维修。该模式是与苏联的设备和技术同步引入的。当然强制性计划维修也不是针对所有生产设备,一般仅针对关键或重要设备,一般性生产设备会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
在预防维修模式下,设备管理的组织架构是在各生产厂设立设备车间,下设工段、班组;维修模型一般采用小修、中修、大修方式;人员一般分为机、电、仪等维修工种,设备维修人员一般不参与设备状态的管理,而是根据时间计划参与检修。其设备的管理界限一般以生产厂为限,一个生产厂的设备维修人员一般很难参与到其他生产厂的设备维修工作中。
点检定修制是在改革开放后,宝钢从日本新日铁全面引进并推广至全国的设备维修模式,其核心是在预防维修的基础上加入 点检 ,通过点检掌握设备的状态。因此在点检定修制模式下,设备维修方式包含 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预知维修 。
在点检定修制模式下,设备管理的组织架构为设置设备部、各生产厂的设备地区室,各地区室下设作业区和技术组,另外设备部设有专业的维修队伍和设备检测队伍,充分体现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的核心理念。
点检定修制模式分为日修、定修、年修;人员主要有点检员(主要在各地区室)、设备技术人员(主要在设备部和地区室的技术组)、设备管理人员(主要在设备部,地区室也有设备管理员)、设备维修人员(主要在专业维修队伍)。
注意: 一般以生产基地(下设多个生产厂)作为设备管理界限,不同生产基地之间基本是跨地域的,因此设备维护人员很难异地协同。
点检定修制主要以点检员人工感知设备状态,因此是以预防维修为主,多种维修方式(运维策略)并存的设备维修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始引入专业队伍以及设备点检仪与在线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等先进的设备状态检测数字化装备。一些点检定修制执行得较好的企业,已经做到了以状态维修为主,多种维修方式并存的设备维修模式。
随着设备数字化
的不断发展,可以发现数字化能力在各类设备上并不均衡,设备的数据利用率不高,设备管理的方式、人员的能力素质、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等跟不上设备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设备智能运维模式应运而生。
设备智能运维模式是基于设备数字化的全新设备管理模式,是一种革新性的管理模式,它依托于设备的全面数字化,以状态预知为主导,并兼容多样化的维护策略。这一模式以设备数据化为基础,以智能化分析决策为核心,以数据平台集成化为实施载体,共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高效能的设备运维体系。
设备智能运维模式,作为设备数字化进程中的产物,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维护模型、人员技能、管理体系和技术规范均需遵循数字化转型的原则,进行系统化设计与持续优化。这不仅意味着对现有流程的重塑,更要求企业不断提升其技术能力与人员素质,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在向智能运维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智能运维的发展有成熟度上的区别,是循序渐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