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与国际金融的三个宏观经济指标——汇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相互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对其汇率产生重大影响,反之亦然,这取决于该国的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差额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化的恒等式来说明。
经常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官方储备账户差额=国际收支差额
( X-M )+(CI-CO)+(FI-FO)+(FXB)=BOP
在这个恒等式中, X 代表出口, M 代表进口,CI代表资本流入,CO代表资本流出,FI和FO分别代表金融流入和金融流出,FXB代表官方储备账户差额。国际收支差额是各个账户差额的总和。一个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是采用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国家。 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有责任确保国际收支差额接近于零。如果经常账户差额和资本账户差额的总和不接近于零,那么预计政府将通过购买或出售官方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如果前两个账户差额的总和大于零,表示国际上存在对本国货币的过剩需求。为了维持固定汇率,政府必须干预外汇市场,出售本国货币以换取外国货币或黄金,进而将国际收支差额调整至接近于零。
如果经常账户差额和资本账户差额的总和为负数,表示国际市场上存在对本国货币的过剩供应。那么政府必须使用外汇储备中的外国货币和黄金来购买本国货币。显然,为了能够有效干预市场,政府维持足够的外汇储备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足,将无法在上述情况下购回本国货币,本国货币将贬值。
浮动汇率制国家。 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没有义务去维持其汇率水平。事实上,经常账户差额和资本账户差额之和不等于零,(在理论上)汇率将自动调整,以使国际收支差额接近于零。例如,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逆差较大,而资本账户差额和金融账户差额为零,这将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在国际市场上会出现本国货币的过剩供应。与所有过剩供应的商品一样,市场将通过降低其价格来摆脱这种失衡。因此,本国货币将贬值,国际收支差额将趋于零。
汇率市场并不总是遵循这一理论,特别是在中短期内。由此发生的延迟被称为J-曲线(后续部分将详细介绍)。在短期内,国际收支赤字会恶化,但从长远来看,国际收支会回归到平衡状态。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国家。 虽然仍然依赖市场条件来确定日常汇率,但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国家通常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来维持其所期望的汇率水平。它们通常通过影响市场参与主体的动机来改变市场对其货币的估值,并不会直接干预外汇市场。
政府采取的主要行动是改变相对利率,从而影响汇率决定的经济基本面。在前面提出的恒等式背景下,改变国内利率是调整资本账户差额的一种尝试,尤其是对于资本流动中的短期投资组合部分,以此恢复因经常账户逆差而导致的失衡。
利率变动对国际资本和汇率波动的影响力可能是巨大的。希望维持其货币价值的国家可能会选择提高国内利率,以吸引国外的额外资金。这一举措将改变市场供求力量,为国内货币创造额外的市场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即它打算采取措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货币的价值。然而,这一过程也会提高本地企业的借款成本,因此该政策在国内常常遭受批评。
除了利用利率干预外汇市场外,一个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整体利率水平对国际收支的金融账户也有影响。相对较低的实际利率通常会刺激资本流出,人们会转而寻求其他国家货币的更高利率。然而,美国则产生了相反的效应。尽管实际利率相对较低,经常账户出现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但由于相对有吸引力的经济增长前景、高水平的生产性创新和广泛认同的政治安全性,美国的国际收支金融账户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从而抵销了这些赤字。因此,金融账户的资金流入有助于美国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并为其异常巨大的财政逆差提供融资。然而,美国金融账户的有利流入似乎正在减少,同时经常账户逆差正在恶化。
进口有可能降低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特别是低价商品和服务的进口限制了国内竞争者在类似商品和服务上的定价。因此,外国竞争替代了国内竞争,通货膨胀率可能比进口前更低。
另外,由于低价进口替代了国内生产和就业,随着进口的增加,经常账户逆差将增加,GDP将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