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选择遵循哪种汇率制度反映了该国对经济各个方面的重视程度,包括控制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调整利率水平、改善贸易差额和促进经济增长。随着政府关注领域的改变,选择固定汇率制还是弹性汇率制可能会随时间发生改变。为简化分析,以下几点部分解释了各国为何追求某种特定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有许多缺点(将在后面说明),维持它可能困难重重且成本昂贵。固定汇率制有以下特点。
●固定汇率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价格。稳定的价格有助于国际贸易的增长,并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
●固定汇率制本质上是抗通货膨胀的,采用固定汇率制的国家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但是,这种限制性的政策对于希望缓解国内经济问题(如高失业率或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负担。
●固定汇率制要求中央银行持有大量的国际储备(如硬通货和黄金),以备偶尔稳定固定汇率之需。随着国际货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增加储备的代价日益沉重。
●一旦固定汇率制确立,其水平可能会出现与经济基本面不一致的情况。随着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贸易关系和贸易差额的演变,汇率本身也应变化。弹性汇率制允许政府逐步和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但在固定汇率制下,必须通过行政手段干预——通常为时已晚,而且波及范围太广,对国民经济健康造成的一次性伤害太大。
与汇率变化相关的术语具有技术上的特定含义。当政府正式宣布本国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降低或升高时,分别称为 法定贬值 (devaluation)或 法定升值 (revaluation)。这显然适用于由政府控制本币对外价值的情况。当一种货币的汇率在公开的货币市场上发生变化而不是由政府直接决定时,称为 贬值 (depreciation,币值下降)或 升值 (appreciation,币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