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SQL的起源可追溯至1979年,当时其作者Monty在TcX公司任职。他最初开发了一个面向报表的存储引擎,并持续在该公司工作至1990年。1990年,一个客户提出需求,希望该报表存储引擎支持SQL。面对这一挑战,Monty决定自主开发SQL层,尽管初期成效不佳,但他通过不懈努力,持续优化,最终在1996年发布了MySQL 1.0版本,初期主要面向内部客户。同年10月,MySQL 3.11版本问世,年底则推出了首个基于Linux的MySQL版本。
此后,MySQL迅速崛起,被移植至多个平台,并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收益。1998年,MySQL发布了多线程版本,并全面支持多种语言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标志着其在商用领域的进一步成熟。1995年,MySQL AB公司成立,并在2001年与Sleepycat合作开发了Berkeley DB引擎(后来著名的InnoDB存储引擎的前身),该引擎支持事务处理,使MySQL在1999年开始支持事务。
进入21世纪,MySQL持续进化。2000年,MySQL整合了ISAM(Indexed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索引顺序存取法)引擎,即现在的MyISAM引擎,使得Server(服务器)层与MyISAM的耦合度显著提升。2008年,MySQL AB公司被Sun公司收购;随后在2009年,Sun公司又被Oracle收购。值得注意的是,Oracle对MySQL的收购早有预兆,早在2005年便收购了InnoDB团队。
自2010年起,MySQL发布了多个重要版本。MySQL 5.5将InnoDB设为默认存储引擎;MySQL 5.6新增了在线的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索引下推(Index Condition Pushdown,ICP)、多范围读取(Multi-Range Read,MRR)等功能以提升性能;MySQL 5.7 GA则支持了MySQL组复制(MySQL Group Replication,MGR)和多元复制等特性。2016年发布的MySQL 8.0更是进行了重大重构,包括改进数据字典、支持原子DDL以及引入Hash Join等功能。
2024年MySQL发布了9.0版本,支持使用JavaScript编写存储过程,引入VECTOR向量类型以及移除mysql_native_password插件等。
注意 自MySQL 5.7版本以来,新增功能相对较少,而MySQL的主要工作重心已转向性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