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RISC-V的优势

2.2.1 技术优势

RISC-V指令集是一种简洁的指令集架构,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开源开放、模块化等技术优势。

在指令集方面,RISC-V相较于主流的框架x86或ARM架构而言,其规模十分精简。随着现代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指令集架构不断发生变化,x86与ARM架构为了做到向前兼容,常常需要保留许多过时的指令,因此x86架构与ARM指令集十分繁杂。而RISC-V架构具有后发优势,指令集架构经过多年发展已相对成熟,因此RISC-V架构从诞生之初就已经规避了许多早已暴露出的缺陷与问题,没有背负向前兼容的历史包袱。

RISC-V的指令集采用模块化的形式组织,每一个模块使用一个英文字母来表示,其中基础整数指令集I是RISC-V最基本也是强制要求实现的指令集模块,模块化的设计方便用户针对应用领域对指令集进行定制化扩展。RISC-V的指令编码相对规整,为了在流水线中尽快地读取通用寄存器组,RISC-V将指令所需要的通用寄存器索引均放在了固定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指令译码器可以快速译码出寄存器的索引,从而快速读取通用寄存器。因此,指令的模块化与规整是RISC-V架构的重要特点。

在影响性能的访存、跳转指令上,RISC-V架构也有特殊的设计考虑。与所有的RISC架构一样,RISC-V架构使用专用的访存指令(LOAD与STORE)对存储器进行访问,这种策略使得设计处理器变得简单。在此基础之上,RISC-V对访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与建议,例如RISC-V架构建议采用对齐的存储器读写方式来提高存储器读写速度,访存指令不支持地址自增或自减功能以简化设计,规定采用小端方式进行访问。跳转方面,RISC-V的跳转指令由JAL、JALR等2条无条件跳转指令与6条有条件跳转指令构成。2条无条件跳转指令用于子程序的调用与返回,6条有条件跳转指令带有两个源操作数与一个相对偏移地址,两个源操作数用作条件的比较,使用相对偏移地址进行向前、向后跳转。与“比较与跳转”需要使用两条独立指令的其他RISC架构(一条用于比较一条用于跳转)相比,RISC-V架构减少了条件跳转的指令数、指令间的相关性等,这对代码大小、取指带宽、寄存器分配和分支预测等方面的设计均有益处。

RISC-V架构吸收了过去指令集架构的很多优势,并丢弃了很多历史包袱,其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大道至简”的设计理念以及灵活的模块化设计使得RISC-V架构特别适合用于处理器内核的高效设计实现,开发者可根据应用需求灵活剪裁,实现定制化开发。而RISC-V基础整数指令集仅有数十个指令,指令编码十分规范简单,因此其实现所需要的面积更小、相应的功耗也更低。

2.2.2 生态优势

软件生态对于处理器设计来说至关重要,在处理器设计完成后,软件决定了处理器是否可用、是否易用。RISC-V作为一种开源的指令集架构,具有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开发与维护工具链,为高校、研究机构或者前期资金缺乏的创业公司提供了完整的软件工具链,大大减少了开发工作量以及研发成本,使得开发人员可专注于RISC-V架构处理器内核的实现。

RISC-V的软件工具链包括模拟器、调试器、C编译器及函数库、操作系统、集成开发环境等各个方面。例如,riscv-isa-sim是基于C/C++开发的指令集模拟器,该模拟器为开发者提供了标准的指令功能模拟。riscv-openocd是基于OpenOCD的RISC-V调试器软件,为基于RISC-V架构的处理器提供调试的功能。riscv-test是RISC-V的测试套件,其中包含了RISC-V指令集测试用例。编译及二进制工具方面,在RISC-V社区中,编译器分为GNU与LLVM两种框架。GNU的编译工具是riscv-gcc,支持C/C++、Java与Go等高级语言;LLVM中的编译器前端为CLANG,其对应的汇编器llvm-mc、链接器lld均已支持RISC-V架构。

2.2.3 知识产权优势

处理器的设计是一个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它需要工程师、程序员等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包括数字集成电路、编译器与操作系统等软硬件领域。RISC-V架构的初衷是发明一种面向学术与工业界用户的免费、开放的全新指令集架构,并且任何开发者、商业公司或科研机构都可以基于RISC-V架构进行软硬件领域的创新和商业化应用。RISC-V架构的技术规范向开发者免费开放,免除了使用x86架构或ARM架构的巨额版税,并且RISC-V国际基金会在基于RISC-V架构开发的产品和服务上不保留任何商业利益,这减轻了开发者的资金压力、降低了处理器的开发门槛。

同时,“开源”模式实质上是坚实的“协作与共同盈利”的商业模式,拥抱开源促进了大大小小的厂商自愿地花费人力物力在RISC-V路线图中协作合作而共同获利,这为处理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工业界的主要科技公司诸如谷歌、华为、甲骨文、三星、英伟达等已经开始使用或计划使用基于RISC-V架构开发的自研处理器。在全球个人开发者、高校、科研机构、商业公司以及RISC-V国际基金会的协同努力下,RISC-V架构已经建立起了庞大且可持续的用户社区,开发和维护了全面广泛的软硬件生态体系。

对于本土市场而言,RISC-V架构给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芯片行业是我国当前工业体系下的短板,RISC-V架构打破了国外厂商对于指令集的垄断和控制,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提供了一种自主可控的技术选择,也为处理器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RISC-V架构作为一种开源的指令集,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众多研究机构、企业、开发者和爱好者参与其中,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活跃的社区生态,这也让中国厂商获得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和合作机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qg9S5tG+yNLBehiViwaY05MLL8kw1wPR/pnJjrR7Yhoxt1642hDD37VOf/Y4/z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