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起源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2010年夏季,Krste Asanovic教授带领他的两个学生Andrew Waterman和Yunsup Lee启动了一个项目,目标是针对x86和ARM指令集架构复杂和需要IP授权的问题,开发一个简化和开放的指令集架构。伯克利的研究团队只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RISC-V的指令集开发,并公开发布了第1版指令集。该指令集的第1个版本只包含了不到50条指令,具有精简和灵活两大特点。随后,伯克利的研究团队将这个新指令集命名为RISC-V,RISC是精简指令集的意思,V是罗马字母,代表第五代的意思。因为伯克利分校的David Patterson教授在此之前已经研制了四代处理器芯片。开源精神是RISC-V的初衷,RISC-V的开发团队希望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指令架构,可以为任何组织机构和商业组织所使用。
2013年,RISC-V使用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BSD)协议开源,这意味着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RISC-V指令集进行芯片设计和开发,并且商品化之后也不需要支付授权费用。
2015年,RISC-V基金会成立,其总部注册地位于美国特拉华州,基金会董事会最早由Bluespec、Google、Microsemi、NVIDIA、NXP、UC Berkeley、Western Digital七家单位组成。基金会为核心芯片架构制定标准和建立生态,目前已超过1000家成员,包括高通、NXP、阿里巴巴和华为等。2020年3月,RISC-V基金会注册地从美国迁往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