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坐标,新一轮科技革命重构产业格局,全球化浪潮遭遇逆流,消费者主权意识觉醒,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科技创新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民生福祉与国家治理效能也在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桥梁,市场营销也正在经历从理论范式到实践方法的深刻转变。营销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创新与变数,理论与实践的碰撞、颠覆与新生让人目不暇接,不禁让营销者感叹“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无论营销环境、思维、体系、要素如何变化,营销本质并未改变,如何创造并传递需求是过去、现在及未来营销者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自2005年《市场营销管理:需求的创造与传递》一书首次出版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以“需求的创造与传递”为主线进行教材体系与内容的建构、编排与深化,使之与时代发展相契合。本书先后修订5版,相继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2018年)、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2020年)。本次修订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编写体例:继续以“需求的创造与传递”为主线,按照营销决策程序,将本书分为理解营销(把握本质)、市场分析(洞悉需求)、战略确立(阐释需求)、策略推进(连接需求)、保障控制(满足需求)5个部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营销的本质,更加全面、流畅地建立营销知识框架与脉络。在具体章节安排上,本书增加了营销数字化工具、场景驱动、社会营销、判断与决策机制、社群营销等理论,在第11章、第12章将传统理论与互联网冲击及由此产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内容相融合,以期更加符合现实业界的营销实践。
(2)课程思政:根植于营销本身的社会性,将“需求的创造与传递”与“引领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联结,确立了思政元素挖掘、凝练的主线,从国家、组织、个体3个层面,借助案例、材料、讨论等内容模块,刻画并反映“十四五”期间我国各类营销主体为“创造美好生活”所展开的营销努力与创新。本书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覆盖不同行业、各类产品的营销场景与特性。
(3)内容模块:各章内容由引语、正文、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简答题、思考题、实践与探讨、互联网实践8个模块构成,其中,引语为知名学者与企业家契合该章内容的观点阐述;正文除理论阐释外,还包括以深化具体知识点为目的的案例、材料与讨论3个小模块,案例反映中国企业的营销实践,材料呈现国情民情、行业数据与理论发展,讨论寻求观点碰撞;实践与探讨侧重于能力训练,要求读者以团队形式进行调查分析,互联网实践模块则引导读者思考营销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适应性与应用性。具有不同挑战难度的多内容模块设计便于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学习要求,也利于教学应用与创新。
此次修订与课程建设融于一体,依托市场营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与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2022年)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讲授市场营销管理的“营销解码”课程每学期在中国大学MOOC、学银在线平台同步上线,并且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是江苏省一流(线上)课程。在过去20年的教材修订与课程建设中,我们的同事黄永春、肖煜、赵冰、贺丽莳、袁猛,同人韩翔、袁海波、刘翠萍、刘彗星、李隽、沈艳、陈清爽、范苗苗,学生张昌国、胡春龙、王雪薇、赵雅楠、陆雨杨、李文强、龚桂英、程家豪、吕晓琳等都曾参与其中,在此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也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为本书出版所倾注的极大热忱与辛勤劳动。
受水平和时间所限,本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真诚期待各位专家、同人、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会努力改进,也期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打开营销世界的大门,领略营销科学与艺术交织的魅力,在技术与人文共振的现代社会中解锁营销的无限可能。
编者
2025年4月
于南京江宁叠翠山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