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夫和樵夫在水边漫步。
渔夫感叹道:“世间万物如此繁多,却从未有过杂乱。我懂得了在天地之间遨游,万物都可以凭着无心去招致。若不是你,我还能和谁一同领会呢?”
樵夫说:“冒昧请教凭着无心招致天地万物的方法。”
渔夫说:“无心,说的是没有意念。没有意念的意念,不会让外物成为我的束缚。不让外物成为我的束缚,然后才能安定地主宰万物。”
樵夫问:“什么是‘我’,什么是‘物’?”
渔夫说:“让自身屈从于外物,那么我也就成了物;让外物屈从于自身,那么物也就成了我。我与物都能达到(相应的境界),意念由此就明晰了。天地也是万物,哪里有什么单独的天地呢?万物也是天地,哪里有什么单独的万物呢?万物也是我,哪里有什么单独的万物呢?我也是万物,哪里有什么单独的我呢?什么物不是我,什么我不是物!像这样,就可以主宰天地,可以掌管鬼神,更何况是人,更何况是物呢。”
渔者与樵者游于伊水之上。
渔者叹曰:“熙熙乎万物之多,而未始有杂。吾知游乎天地之间,万物皆可以无心而致之矣。非子,则孰与归焉?”
樵者曰:“敢问无心致天地万物之方。”
渔者曰:“无心者,无意之谓也。无意之意,不我物也。不我物,然后定能物物。”
曰:“何谓我,何谓物?”
曰:“以我徇物,则我亦物也;以物徇我,则物亦我也。我物皆致,意由是明。天地亦万物也,何天地之有焉?万物亦天地也,何万物之有焉?万物亦我也,何万物之有焉?我亦万物也,何我之有焉?何物不我,何我不物!如是则可以宰天地,可以司鬼神,而况于人乎,况于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