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元宇宙的概念

每次新的技术产生,每次产业革命,在初期都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对新事物的恐惧,对原有经验的固守,注定要在每次大的变迁来临之时进行猛烈碰撞。

技术史专家西里尔·史密斯(Cyril Smith)说,每个创新都出生在一个不友好的社会中,敌人很多,朋友很少,只有运气特别好、特别坚强的人才可能生存下来。

蒸汽机最初的用途只是替代人工绞车用于矿井排水,托马斯·纽科门(Thomas Newcomen)发明蒸汽机后70年一直如此,没有人想到它有其他用途。即使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的分离冷凝罐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它仍然只是个排水工具。在理查德·特里维西克(Richard Trevithick)发明高压蒸汽机后,蒸汽机就变成了可移动动力,不仅能牵引火车,而且能驱动轮船。

而瓦特本人一直反对高压蒸汽机,认为它太危险。在发电机出现后,蒸汽机还可以转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对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进产生了热力学,之后又有了内燃机、蒸汽涡轮机等新的动力机。有了内燃机,才有了燃油汽车和飞机,也才有了农业的机械化。

在19世纪90年代,著名的交流电与直流电之战,使得两大电力巨头卷入了这场“电流大战”。托马斯爱迪生支持的直流电被尼古拉特斯拉支持的交流电所威胁。为了败坏交流电的名声,爱迪生采取了一些手段误导大众,他不惜用交流电来电死一头大象,以此来告诉世人交流电的致命性危险。而这并未能阻止交流电后来的广泛应用。

生物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转基因作物,克隆动物,展现出科技力量的同时,反对意见也纷纷出现,涉及伦理道德,食品安全等等。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交换能够不受距离限制来进行,速度更快,使用成本更低。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虚假信息、网络欺诈、病毒与恶意软件、暴力、数据泄露、黑客攻击。可事实是互联网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元宇宙(Metaverse)其实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对原有概念的发展和补充。

1992年,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首次提出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并这样描述:“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这一表述与“Meta(超越)+verse(宇宙)”的合成概念相吻合,可理解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却又超越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在小说中,人类通过“avatar”数字替身,在一个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活,这个人造的空间被称为元宇宙。

“在元宇宙中,你将可以完成几乎任何你能想象到的事情——与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工作、学习、玩耍、购物、创造等,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阐述元宇宙时如是表示。

“元宇宙”在互联网中其实一直存在,并不是新的概念,只是随着消费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元宇宙”中的体验越来越接近真实世界。

——游戏技术厂商HTC中国区总裁汪丛青

对我们来说,元宇宙代表一种概念,这种概念是来自科幻小说和电影。本质上的概念在于人类终有一天能够在数字平行宇宙通过虚拟形象实现现在的各种体验,虚拟形象代表的是数字世界中的个人身份。

——Sandbox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 Sebastien Borget

在区块链之前,也可以拥有不同虚拟世界、不同数字世界,但是当时的问题在于不同虚拟世界如果要彼此之间交互、合作的话,必须要有交互性的第三方平台,或者彼此之间直接进行对接。区块链能够将数字世界里的数字资产所有权在同一个地方进行记录,然后这些数字资产就可以在不同的虚拟世界进行自由流通和使用,并且最终能够形成大的元宇宙。

—— Alchemy NFT CEO兼联合创始人张中南

马斯克(Elon Musk)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EO,就曾在不同场合提到过矩阵模拟假设(Matrix-style simulation)。矩阵模拟假说的基本逻辑是:

人类文明的历史才不到一万年,而我们所在的宇宙已有将近140亿年的历史,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宇宙中许多文明兴起,且达到非常高级的程度。更古老、更高等的文明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的造物主。

从统计学角度看,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很有可能存在一个文明,而且他们找到了非常可信的模拟方法。这种情况一旦存在,那么他们建立自己的虚拟多重空间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试想一下,不到一万年的人类文明已经在向“元宇宙”进发,那么140亿年间,可能有多少更高级的文明造出多少“元宇宙”或更高级形态的“宇宙”。

我们生活的所谓“现实”,很可能是更高级文明创造或模拟出来的。如同人类创造游戏,人类文明很可能是许多模拟文明的一部分。

维基百科的定义:

元宇宙(Metaverse),或称为后设宇宙、形上宇宙、元界、超感空间、虚空间,被用来描述一个未来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在线三维虚拟环境。此虚拟环境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增强现实眼镜、手机、个人电脑和电子游戏机进入人造的虚拟世界。

百度百科:

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不同角度出发对于元宇宙的概念有不同的解读。

有人认为元宇宙就是一个数字孪生的虚拟空间;

有人认为元宇宙是借助传感器+XR,是神经元感知的延伸和具化;

有人认为元宇宙是一种机器视角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但有一点几乎是公认的,元宇宙意味着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将会日益模糊。

作者的定义是:

元宇宙是以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物质在网络世界中的数字化动态投射为基础而形成的数字虚拟生态体系,可以独立运转并不断发展壮大。

不过,对于元宇宙的持续发酵,亦有不少反对声音。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的刘慈欣就公开表示,扎克伯格所设想的元宇宙不是未来,更不应该是未来。在刘慈欣看来,“人类的未来,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

三六零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当人类都摆脱现实,沉浸于虚拟世界追求即时快乐,现实世界将无从发展。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解决核聚变这类问题,实现能源自由,抑或是走出地球,进行宇宙航行。

Twitter(现“X”平台) CEO杰克·多西(Jack Dorsey)取笑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称其为“反乌托邦”(即反人类,不好的地方)。

卡马克曾任Oculus CTO一职,至今仍担任咨询CTO,他表示:“我确实很关注元宇宙,相信这样的一个愿景。但是,建造元宇宙就像是,太空架构师的蜜罐陷阱——这些程序员只从最高层次抽象地看待问题。我只为此感到沮丧,因为你正在建造的东西并非真正重要的事情。”

注:Facebook在2014年7月宣布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Oculus,被外界视为Facebook为未来买单的举措。

总体来说,各界对于元宇宙的质疑主要集中于四个视角。

一是认为元宇宙是一个伪命题。元宇宙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资本找出路。在当前元宇宙热潮翻涌的同时,有不少人认为元宇宙只不过是一场新的“割韭菜”资本炒作。

二是对于元宇宙能否实现的质疑,主要观点是从目前的算力条件、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元宇宙基本场景的实现还有很远距离。

三是认为元宇宙只是大企业的游戏,不具备均衡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四是元宇宙场景下,对反垄断和隐私保护制度搭建的怀疑。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元宇宙的基本特征,业内基本已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沉浸式体验,低延迟和拟真感让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

虚拟化分身,现实世界的用户将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一个或多个ID身份;

开放式创造,用户通过终端进入数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资源展开创造活动;

人和社会关系数字化,现实社交关系链将在数字世界发生转移和重组,强社交属性;

稳定化系统,具有安全、稳定、有序的经济运行系统。

趋势一旦形成,是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的。

2021年3月10日,沙盒游戏平台Roblox,第一个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的公司,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元宇宙」引爆科技和资本圈的标志性事件,元宇宙因此被认为是数字经济创新的新疆域,前景非常广阔。

美东时间10月28日周四,在名为Facebook Connect 的年度大会上,Facebook宣布,Facebook 将公司名称更改为“META”,公司股票代码将从12月1日起变更为“MVRS”。Facebook 将更名为 Meta 以专注于转向以虚拟现实为主的新兴计算机平台。

在Facebook改名为Meta之后,原本持谨慎态度的微软也出击元宇宙了。

11月2日,微软在Ignite大会上宣布,计划将旗下聊天和会议应用Microsoft Teams打造成元宇宙,把混合现实会议平台Microsoft Mesh融入Microsoft Teams中。此外,Xbox游戏平台将来也要加入元宇宙。

截至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微软公司市值一举突破2.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万亿元),为美股之首,高于苹果公司约400亿美元。

在11月9日GTC大会(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上,英伟达发布了NVIDIA Omniverse,一个用于3D工作流程的虚拟世界模拟和协作平台。其实英伟达在去年12月就发布了Omniverse平台的公开测试版,它可以让创造者在物理精确模拟或3D渲染中进行实时协作。

11月11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举办揭牌仪式,宣告国内首家元宇宙行业协会正式成立;

11月12日,在中国电信5G创新应用合作论坛上,中国电信旗下公司新国脉公布了元宇宙战略布局,启动2022年“盘古计划”。

甚至,韩国首尔市政府在11月3日发布声明,宣布它将是第一个进入元宇宙的政府……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大教育校长于佳宁断言:“未来十年将是元宇宙发展的黄金十年,转型窗口期已经悄然开启。随着互联网的升级,能否出现一系列全新的杀手级应用,将成为元宇宙节奏加快、规模攀升的关键。”

Nike也有大动作,其提交了商标申请,希望在游戏等虚拟世界中销售带有其swoosh标志的运动鞋、服装等其他商品。

苹果方面也没有闲着,就在扎克伯格宣布新计划不久,库克的AR/VR设备项目也有了新的消息,据媒体报道,苹果的VR设备新品已经进入测试阶段,预计在2022年发布国内天眼查显示,日前网易申请注册了“网易元宇宙”“雷火元宇宙”“伏羲元宇宙”等商标;百度申请注册“metaapp”商标,或也将布局元宇宙。

元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我们需要动态的解读,未来5年,10年回看今天的元宇宙概念,应该是初级的,不完整的,需要补充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类可以没有快乐,但必须有忧患。

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北纬30度左右的地球上,集中出现了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巨人,历史上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他们每一位都背负着时代的忧患,在忧患中顿悟,让人类的文明跨出了一大步。

如果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精神的追求,没有忧患意识,人类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远在公元前400多年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对真实和虚拟做了生动而且深刻的描述,那就是——柏拉图洞穴寓言。

柏拉图在自己的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设想在一个很深的山洞中,有一排囚犯,从小就被链子锁着,手脚,脖子都被固定住。他们只能看到前方的洞壁。罪犯们身后是一堵墙,离这堵墙后面一定距离和一定高度的地方放着火,在火与墙壁之间,有其他人拿着道具或者木偶举过墙,这样道具或者木偶在后面的火光的照射下就会在囚犯前方的洞壁上投下影子。而这些囚犯所能看到的就只有这些影子。

如果有一个囚犯偶然挣脱锁链,跑到墙后面去了,看到了火。但是因为他从小到大一直待在黑暗的角落,仅仅能看到暗淡的影子,眼睛并不会适应看到强烈明亮的火光。这时候就算告诉他,他以前看到的仅仅是这个真实世界的物体所投下的影子,他也是不会相信的。

柏拉图通过这个寓言生动地展示了他的观点,我们见到的,感觉到的世界,并不真实。所有这些表象之后,都隐藏着真实的原型。柏拉图称之为“形”。而要认识到这种“形”,也就是真实的世界,只有依靠理性的推理。

老子早就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而即将到来的元宇宙将充斥着这些元素,每一项都是放大的意识和感官刺激。元宇宙可以通过感官欺骗我们的大脑。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

一个人被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普特南的“缸中之脑”让我们思考,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与“缸中之脑”假想相似的最早记录,是中国古代的“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感到无限的自由舒畅,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后惊惶地发现自己是庄周,却又不知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这就是他物与自我的融合变化。如何分辨虚拟和现实,怎么知道所谓现实不是虚拟的。当物我界限消解,万物融化为一,虚拟就是现实,现实就是虚拟。 IDLH9L1FvsXbi7v01c6ueWI+MHhb/U2NRrySMoscJeI+V83FI0HoekSo1bY5wO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