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负相关是指在无量空间里产生的一种自我抵触的虚拟架构。如同人的思想一样,我们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总会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反驳。那么在无量空间里,同样也会产生正负相反的一组无量态扰动。这种扰动可以看成“无”,因为自身可以相互抵消。这也是波的起源,波实质是正负相关的扰动,形成了具有边际的虚拟概念。在我们人类认知里面,波必然是有起伏的。而波的一起一伏,就是一组正负相关。
边际是指正负相关形成运动范围的大小。在宇宙架构中边际都是一个虚拟态。只是我们在描绘各种物质结构中,为了显性的表述而人为地给他添加了一个边缘。边际确立了运动范围,也决定两个运动主体之间的作用力范围。从量态物质到无量态,边际是逐渐虚化的过程;从无量态到量态物质,边际是逐渐明晰的过程。边际没有实质的界线,主题是一种有与无的过渡。
由于正负相关的虚拟运动产生一种类似重合或是交叉的叠加态反应,并形成名义上的扰动状态。从自然空间角度讲,是指无量态空间达到一个周期的拐点后形成一种聚集效应的量子态变化的过程,泛指从无到有的一个质变。目前来说的宇宙起源与大爆炸相类似,从人类已知的生命角度也可以说是生命的起源由非生命的矿物通过某种量子态聚集而诞生出有生命的个体。
我们也可以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得出,x轴与y轴只有唯一的交点,即原点0,假设在宇宙形成前把所有的无量空间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要形成整个宇宙的量态物质之前必然要经过某个结点,这个结点不一定要有形态,也未必一定要有驱动于整个宇宙的能量,只要通过某个结点能够遵循从无量态到量态的过程,这就是x效应对于宇宙诞生的本意。
X效应的特性是从无量态到量态的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扭曲。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有正负相关的扭曲作用,形成x型的交叉。如同数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双曲线函数可以部分表达,那么在宇宙诞生之前,实际上任意一组正负相关都会产生扭曲行为,表现为实质的重叠或交叉。这种重叠或交叉就是初始态的波。而正负相关的扭曲就是初始态的周期。显然在虚拟的无量态内部,为了发生X效应必须满足正负相关的一个重叠或交叉,在这个重叠或交叉过程当中产生一个扭曲。这样就形成X效应后的初始态运动。X效应如同一次激发,一旦形成后就产生连锁反应而不可终止。X效应时刻都在发生,只因为它是虚拟态,我们人类无法观察到而已。好比一把上了子弹的手枪,当你扣动扳机的这一刻起,子弹就顺着枪膛射出,无法挽回。
而我们的自然就因为有了X效应才会有运动,才会产生空间。每个量子也必然是X效应后附带了量子的自然占位,所以宇宙再大也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两种物质。既然X效应能够决定量子的占位,这从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说明,因为以x轴和y轴为交点(原点)产生整个无限扩展的平面。只要你给定一个坐标点就能对应地找到唯一与此对应的一个点。反过来一个点只有一个对应的一个坐标表述,这是自然给予我们的单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原则,哪怕大到一个天体或者小到一个虚拟态量子,都具有独特性和单一性。而无量,可以是多重性、叠加性的。因为无量本身就对不存在的表达形式,如同我们人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进行叠加。波和周期也同样可以叠加。
X效应是产生量态物质的关键因素。对于人类的无量态来说,同样也会发生X效应,其关键所在是人性思维中的方向性,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X效应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人为本的创造性无量态的改变,而后者是自然态的以生命为中心的顺自然周期变化。人为的X效应更是思想上对未知世界的寄托也是对自然的憧憬,通过无量的积累得以继承。那么我们经常吃斋念佛、礼拜祷告、行善积德,这些看似人为无量的积载,从人性的角度是有福报的。但要知道,我们人性与自然本身是对立的,做这些善事未必符合自然的法则,因此无法形成X效应。有时也要明白,在虚拟态的无量空间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发生的。在不断竞争与融合中X效应始终是最先发生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