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拍摄的数码照片放大观察,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颜色相近的小点所组成的,这些小点就是构成图形图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ixel)”。每个像素点的明暗程度和颜色各不相同,聚集在一起形成数码图像整体的明暗和色彩。
一般称相机具有多少万像素,指的是感光元件上的像素数量。有的相机标识像素数为3000万,有的相机标识像素为4500万。像素数越高,其拥有的像素点也就越丰富,越能更好地表达颜色和画面明暗的真实感,画面质量相应地也就越高。
像素数是由相机内感光元件上的光敏元件数目所决定的,一个光敏元件就对应一个像素。因此像素数越高,意味着光敏元件越多。相机曝光时会逐个读取这些光敏元件的电参数值,最终完成成像。
光圈f/5.6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200mm 感光度ISO 100
最高像素是指感光元件所拥有的感光像素点的数量,这个数据通常还包含了感光元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时,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最高像素达到×××”和“有效像素达到×××”,此时用户应注重看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有效像素的数值才是决定照片质量的关键。
如果像素很高,那么对照片进行裁剪等后期处理时的操作空间就会更大。图示画面就是由上页所示的原照片裁切出来的局部画面,可以看到照片仍然能够满足印刷需求,非常清晰
像素越高,相应的照片画质也会越出色,但是高像素需要高成本,并且像素也并不是画质的唯一决定因素。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当前很多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像素日益增加,但拍摄出来的照片与数码单反相机相比依然差别巨大,例如像素高达2000万的卡片相机所拍摄的照片,无论是画面整体效果还是细节再现力,可能都会比像素仅有1200万的数码单反相机差很多。
高像素不一定有高画质的原因是相机镜头对画面的解析能力不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分辨率(也称为解像力、解析力),主要是指照相机镜头对所拍摄画面的再现能力。如果选择数码单反相机时只注重像素高低而不注重镜头解像力的提升,那么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也不会很好。
测试相机镜头分辨率的方法很简单,最常用的是使用ISO 12233测试表。有的镜头在线束变窄后仍然能够清楚地分辨线条之间的差别,而有的镜头则不可以,那就说明后者的“解像力”比前者差。在专业数码相机中,解像力主要是针对镜头来说的,而该参数对于相机的成像清晰度等有非常大的影响
光圈f/6.7 快门速度1/500s 焦距235mm 感光度ISO 200
即便采用超过200mm的焦距也能将远处花朵表面的细节纹理非常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体现的就是解像力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