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视频剪辑的基础知识

了解视频剪辑的基础知识,有助于视频创作者后续的学习操作。下面将对视频剪辑的流程、镜头剪辑的原则,以及常用的电视制式等进行介绍。

1.2.1 视频剪辑的流程

一般,视频剪辑包含素材收集、粗剪、精剪、音频编辑、字幕与特效制作等流程。下面将对此进行介绍。

1. 素材收集

素材是进行剪辑工作的基础。在开始剪辑前,视频创作者需要收集一切相关素材,包括视频拍摄的原始镜头、音频文件、图片、音乐和任何其他可能用到的媒体资料,然后将其导入视频编辑软件中,分门别类地存放,以便后期进行剪辑工作。

2. 粗剪

粗剪又称初剪,是指后期制作人员对素材进行整理,将其按照脚本顺序拼接为一个没有视觉特效、旁白和音乐的粗略影片。粗剪完成后,影片将具备基本的结构,但各素材都还需要进行再处理,以达到自然衔接的效果。

3. 精剪

精剪是对粗剪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在这一阶段,后期制作人员需要仔细推敲每一个镜头,调整镜头的顺序、时长和节奏,确保节奏合适、情感表达准确,同时添加过渡效果,使不同场景间的切换流畅、自然,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完成以上操作后,后期制作人员还需要调整视频色彩,确保整个视频色彩一致,以增强视觉效果。

4. 音频编辑

音频是视频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常见的音频包括背景音乐、音效、配音等。在编辑音频时,视频创作者需要根据视频的风格和内容选择相匹配的音乐,同时注意确保音频与视频的节奏相符,以免出现声画不同步的情况。

5. 字幕与特效制作

字幕与特效可以提高视频的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视频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效果,使视频更具观赏性。

1.2.2 认识镜头

镜头在视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能带来视觉的转换,还是视频创作者用于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引导观众注意力的有效工具。常见的镜头包括超特写、大特写、特写、中特写、中景、中远景、远景、大远景、超大远景、双人镜头、过肩镜头等多种类型。下面将对此进行介绍。

1. 超特写

超特写镜头是最纯粹的细节镜头,通常只拍摄主体的某一极小部分,极大地放大细节,如图1-1、图1-2所示。这类镜头可以展示极端细节和情感,增强视觉冲击力,多用于纪录片、音乐视频、实验性艺术影片中等,也可以用于虚幻的故事叙述中。

图1-1

图1-2

2. 大特写

大特写镜头介于特写镜头和超特写镜头之间,通常拍摄主体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人物的面部、物体的较大部分等,如图1-3、图1-4所示。这类镜头可以展示细节和情感,拍摄人物及传递人物的感受,但没有超特写镜头那样极端。

图1-3

图1-4

3. 特写

特写镜头也称为头部镜头,通常拍摄主体的头部或特定物体的某一部分,能够清晰地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物体的细节,如图1-5、图1-6所示。这类镜头的取景主要集中在头顶以下、下颚下方或双肩上部之间的面部。

图1-5

图1-6

4. 中特写

中特写镜头通常拍摄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或物体的较大部分,如图1-7、图1-8所示。这类镜头可以通过展示人物的表情和部分身体语言,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

图1-7

图1-8

5. 中景

中景镜头又称为腰部镜头,通常拍摄人物的上半身或腰部以上的部分,如图1-9所示。在这类镜头中,人体躯干是最突出的部分,但是人物的服饰、表情等也都清晰可见,可以展示人物的动作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6. 中远景

中远景镜头是周围环境比人物占比更多的镜头,通常拍摄人物膝部以上的部分,如图1-10所示。这类镜头可以传达更多关于人物的信息,有时还可能暗示出时间线索。

图1-9

图1-10

7. 远景

远景镜头又称为全身镜头,通常包括人物的全身及周围大部分环境,如图1-11、图1-12所示。这类镜头可以展示场景的全貌,为观众提供地点、时间、人物等信息。

图1-11

图1-12

8. 大远景

大远景镜头通常拍摄更为广阔的场景,通常包括占据大部分画幅的环境和更多的背景信息,如图1-13所示。这类镜头可以为观众提供地点、时间和少量的人物信息。在拍摄过程中,当人物往摄像机方向移动时,该类镜头可用作定场镜头。

9. 超大远景

超大远景镜头是最广阔的远景镜头,画幅中展示了大片的环境,如图1-14所示。这类镜头视野很大,多用于拍摄外景,展示极其宏大的场景。

图1-13

图1-14

10. 双人镜头

双人镜头是指画面中同时出现两个角色的镜头,如图1-15所示。这类镜头主要用于展示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并根据需要展示细节和内容,取景方式可以是中景、中远景、远景等多种景别。

图1-15

11. 过肩镜头

过肩镜头又称为拉背镜头,是指隔着一个或多个人物的肩膀,拍摄另一个或多个人物的镜头。这种镜头视角独特,多用于表现人物之间的对话或互动,如图1-16所示。在过肩镜头中,肩膀以上或上半身部位占据大部分画面,想要突出的画面主体则被挤到镜头框架的边缘,不仅可以强调角色间的权利关系和情感张力,而且可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图1-16

1.2.3 剪辑的原则

著名电影剪辑师沃尔特·默奇(Walter Murch)在他的著作《眨眼之间》中提出了剪辑的六大原则:情感、故事、节奏、视线、二维特性和三维连贯性。下面将对此进行介绍。

1. 情感

情感是剪辑中最重要的原则,在剪辑的优先级中约占51%。剪辑应首先服务于视频的情感需求,确保每一个剪辑点都能向观众传达正确的情感。

2. 故事

故事在剪辑的优先级中约占23%。剪辑点应选择有助于推进故事、揭示剧情和角色动机的地方。

3. 节奏

情感、故事和节奏是紧密相连的。节奏在剪辑的优先级中约占10%,它可以影响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剪辑应做到节奏自然、流畅,符合视频的整体节奏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4. 视线

视线在剪辑的优先级中约占7%。剪辑需要照顾观众的视线方向,确保观众的注意力可以自然地从一个镜头转到下一个镜头,从而使观众理解场景和动作。

5. 二维特性

二维特性在剪辑的优先级中约占5%。剪辑应尊重屏幕的二维平面特性,保持空间关系的一致性。

6. 三维连贯性

三维连贯性在剪辑的优先级中约占4%。剪辑应尊重场景的三维空间,即主体人物与其他人物在空间中的相对关系,保持人物动作和空间关系的一致性,以帮助观众理解人物或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

1.2.4 常用的电视制式

电视制式是指用于实现电视图像或声音信号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标准,不同国家往往会选用不同的电视制式。常用的电视制式包括PAL、NTSC和SECAM这3种,其中PAL制式广泛应用于中国大部分地区,NTSC制式多为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及欧美国家使用,SECAM制式则适用于俄罗斯等国家。

1. PAL制式

PAL制式即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是一种同时制,帧频为25帧/秒,扫描线为625行,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像素×576像素,色彩位深为24比特,画面比例为4∶3。

PAL制式克服了NTSC制式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对同时传送的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采用逐行倒相制,另一个采用正交调制,能有效应对因相位失真而发生的色彩变化。

2. NTSC制式

NTSC制式即正交平衡调幅制,帧速率为29.97fps,扫描线为525行,标准分辨率为853像素×480像素。NTSC制式电视接收机电路简单,但易发生偏色。

3. SECAM制式

SECAM制式即行轮换调频制,属于同时顺序制,帧频为25帧/秒,扫描线625行,隔行扫描,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像素×576像素。SECAM制式不怕干扰,彩色效果好,但兼容性差,是通过行错开传输时间的方法避免同时传输时所出现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 f+yFj/1GP3k0MHgi0JCkzl12zE3qKkT5ARrVLIRXOWRGBR43PzLxY98buT7BUwv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