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我与金雷的相识缘于2000年,时值中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我正担任极地考察船“雪龙”号船长,执行“一船两站”考察任务——前往长城站、中山站。金雷渊博的南极探险史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在风雪南极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从长城站前往中山站,“雪龙”号选择沿着南极夏季浮冰外缘线(南纬62°左右)向东航行,基本每隔一天半就要向东推进一个时区的经度,仿佛在时光长河里逆流而行。持续的极昼下,浮冰与冰山的反光扰乱了所有人的生物钟,失眠成了家常便饭。但正因如此,我们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其间,金雷几乎每天都会来到驾驶台或船长室,与大家畅谈。话题往往始于航海与地理大发现,最终总会回归到人类南极探险的历史中。望着船外广袤无垠的南大洋,远眺若隐若现的南极大陆,那震撼人心的壮丽风光,不仅涤荡着每个人的心灵,也悄然加深了考察队员之间真挚的极地友情。

如今,21世纪的科技飞速发展,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提供了有力支撑,爱护地球、尊重自然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回望历史显得愈发珍贵。40年前,南极长城站的奠基冰镐,凿开的不只是南极乔治王岛的冻土层,更是中华民族探索极地文明的一扇窗口。在历经10次南极考察、3次北极征程的岁月里,我常常凝视着冰裂缝中渗出的万年古冰陷入沉思:当库克船长在1774年误判“南方大陆不存在”时,他又怎会想到,200年后中国科学考察队驾驶“雪龙”号,在南纬70°海域勾勒出人类与自然对话的新坐标;是否有谁来专注南极探险历史的探究,传承人类的探索精神?

退休前夕,我拜读了金雷所著的《南极探险简史——寻找南方大陆的航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2000年与他相识至今,25年的时光悄然流逝,他始终践行着当年在“雪龙”号上的誓言:“南极的每一片雪花都藏着千万年往事,我要用不懈的努力追溯人类南极探索的历史脉络。”如今,这本著作就像一枚跨越世纪的时光胶囊,为我们缓缓打开。书中提及的每一个名字,无论是阿蒙森、斯科特,还是秦大河,都如同凿开南极万年冰封的火种;每一组科考数据,都是文明与冰雪对话的独特密码。金雷的笔触不仅记录了南极探险的英雄史诗,更深入细节,捕捉了探索文明的进化历程。从斯科特团队用马驮运物资探险南极的悲壮,到如今极地航空支撑体系的安全迅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是人类与自然相处方式的巨大蜕变。作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亲历者,金雷在书中饱含深情地描绘了中国南极科考的历程。从长城站建设时科考队员的坚毅前行,到中山站实验室里珍贵的冰芯样本,他将中国南极人40多年的风雪征程,汇聚成南极科学考察史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南极探险简史——寻找南方大陆的航迹》于浩瀚的极地探险史中掇菁撷华,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伟力,也彰显了人类坚韧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满是对自然奥秘的虔诚敬意与深刻思考。金雷凭借自己科考亲历者的独特视角,用文字和图片将阿蒙森雪橇犬的足迹、斯科特越冬舱的日记,与中国科学考察队的科考数据巧妙融合,拼成了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

如今的南极,极夜中科考站的灯光照亮了沉寂万年的冰盖,绘就了21世纪的崭新图景。在中国建立第5座科考站“秦岭站”之际,《南极探险简史——寻找南方大陆的航迹》的出版,不仅是对历史的崇高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深情呼唤。这片冰雪大陆的故事仍在继续,正如书中所说:“南极的每一场暴风雪,都在叙写地球的往事与明天。”愿每位读者在翻开此书时,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世纪的极地热忱和人类对真理与自然永恒的敬畏。

金雷用25年的光阴,在世界各地不断追寻南极探险者的足迹,用心血和热情完成这部简史。这份执着与坚持令我深深感动,在此,我向他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袁绍宏 曾先后参加10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3次北极科学考察。历任“雪龙”号船长、极地科学考察队领队。高级船长。曾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2020年3月任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分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DG7qDVbNwjEhoUYKsbaqr23hFKxbp2R9rdfbQidTuG4tNj8G7mX8S2OR0Wi0r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