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每一名教师都受过儿童心理学专业培训,但是在中国,心理咨询工作起步比较晚,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起步就更晚,所以,在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业的同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也能够照护到他们的内在,是一线老师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经过多年来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发现,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去照护每个孩子的内在效果非常好。也许很多爸爸妈妈会疑惑:只是玩玩游戏,孩子就能不焦虑、不抑郁了吗?这样的方式靠谱吗?我刚接触到这一领域时也曾有这样的疑惑。要消除这些疑惑,我们需要先从游戏和游戏治疗说起。
游戏是儿童和他人进行非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弱,语言经常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实际想法。在玩游戏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通过游戏传递出各种信息。因此,儿童的社交技巧、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可以在游戏中得到体现和提高。
游戏治疗(play therapy)是指在临床心理治疗过程中,以游戏为手段对儿童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校正和治疗的方法。游戏治疗在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909年发表的作品中首次提及,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心理疗法,也是目前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最受欢迎且使用最广泛的治疗形式之一。
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更进一步验证了游戏治疗的价值——在玩游戏过程中,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递质会趋于平衡,大脑腹侧渐渐放松,有关创伤和丧失等的内隐记忆会再次浮现并得到修正。因此,游戏治疗的方式得到了教育界、医疗界的广泛接受和引入,被更多地应用于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心理发育、消除情绪困扰、预防心理偏差等诸多方面。
心理健康促进游戏脱胎于游戏治疗这种心理治疗方法,比经由心理咨询师进行的治疗游戏更简单,也更易操作。它只关注游戏的过程和结果,不探究问题的根源,适用于心理健康或是产生初期心理困扰的孩子,可以协助孩子预防或处理部分心理困扰,让爸爸妈妈在家里也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正向的心理发展与成长,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经过改良,这些游戏也更适合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家庭,不仅可以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以用于成人;不仅可以用于个体,也可以用于团体。
本书中的大多数心理健康促进游戏我建议以亲子游戏的方式进行,这能帮助爸爸妈妈更紧密地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一来,当孩子呈现出内心世界时,爸爸妈妈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充满温暖和信任的新关系。亲子游戏还能促进爸爸妈妈与孩子的正面互动,提高家庭沟通、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玩游戏过程中,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孩子,身体都会更加放松,会逐渐接纳彼此,充满关爱。而这些,是孩子需要的最基本的关系支持。尤其对于已经产生心理困扰的孩子来说,只有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情况才会有最佳的改善。在安全的游戏状态中,孩子会接触并反复经历一些给自己造成困扰的内隐记忆。这时,爸爸妈妈的持续陪伴和正向的回应,能促使孩子大脑的边缘系统和前额皮质之间建立重要的联结。这样的联结能够逐渐拓宽孩子对不良记忆的忍受窗口,从而使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得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