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一性的双重面孔
——依存与转化

在“对立统一”这对核心范畴中,“同一性”往往是更容易被我们忽视,或者说更容易被我们肤浅理解的一面。我们常常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和谐”“一致”或“相同”。然而,这种理解,远未触及同一性深刻而丰富的哲学内涵。《矛盾论》告诉我们,同一性具有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它们共同揭示了矛盾双方那种看似神秘,实则普遍的内在联系。这两张面孔,便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第一张面孔是“相互依存”,即矛盾的双方互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它们就像光和影,没有光,便无所谓影;没有影,光的存在也无从显现。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消失,必然导致另一方的随之消失。这种依存关系是事物保持其规定性、成其为自身的根本。

这种依存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经济领域,如果没有买方,卖方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没有劳动者,资本家的存在也将化为泡影。地主与农民、生产者与消费者、进攻与防守,这些对立的概念,无一不是在与对方的依存关系中才获得自身的定义。一个不懂得进攻的将军,也必然不懂得如何防守,因为他对“进攻”这一对立面的无知,使他对“防守”的理解也必然是片面的。

在亲密关系中,这种依存性体现得更为深刻。一段关系中的“你”和“我”,是对立的两个个体,但正是这种对立,才构成了“我们”这个统一体。“我们”的存在,是以“你”和“我”的共存为前提的。因此,在关系中试图彻底消灭对方的个性,将其完全同化为自己,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我们”这个统一体的解体。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人,也无法成为另一个独立个体的有意义的“伴侣”。健康的依存是承认并尊重双方的独立(斗争性),同时又在这种独立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刻的情感联结和身份认同(同一性)。

第二张面孔是“相互转化”,这是同一性更深邃、更具能动性的一面。它指的是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着自己的反面转化,各自占有对方的某种规定性。俗语说的“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失败是成功之母”,都是对这种转化规律的朴素表达。

这种转化使得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动态地演变。在战争中,优势和劣势这对矛盾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支处于优势的军队,如果骄傲轻敌、指挥失误,就可能将优势转化为劣势;而一支处于劣势的军队,如果战略得当、上下同心,则完全可能变劣势为优势,实现以弱胜强。

在个人成长中,缺点与优点也可以相互转化。一个人的“固执”,在某些情境下是缺点,但在需要坚持原则、攻克难关时,就可能转化为“坚韧”这一优点。一个人的“敏感”,可能让他容易受到伤害,但在从事艺术创作或需要同理心的工作时,就可能转化为一种宝贵的天赋。关键在于“条件”——我们是否为这种转化创造了合适的土壤和环境。

在社会发展中,治与乱、盛与衰,同样处在不断地转化之中。一个鼎盛的王朝,如果内部腐化、不思进取,其“盛”的本身就孕育了“衰”的种子。而一个历经动乱的国家,如果能够痛定思痛、锐意改革,其“乱”的局面也可能催生出走向“治”的强大动力。

理解了同一性的这两张面孔,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将发生根本的改变。我们将不再孤立地、静止地看待问题。当我们看到对立与冲突(斗争性)时,我们会同时看到其背后深刻的依存关系(同一性);当我们处于顺境时,我们会警惕向逆境转化的可能性;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又会积极地寻找向顺境转化的条件和机遇。

这种智慧让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超越眼前的、局部的得失,而从一个更长远、更全局、充满动态变化的视角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它教我们懂得,要维系一个统一体,就必须尊重其内部的对立面;要实现飞跃和发展,就必须学会创造条件,促成矛盾向着于我有利的方向转化。这正是“对立统一”规律所赋予我们的、最深刻的实践智慧。 aWbBwWWY0Aag/tsMTv6qE5TdTYCpcZJ12uTQBZpuh2DXHifIxdgsMdiYCm7b5Q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