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让钱为你工作”这场游戏中,有一个核心的如同魔法般强大的“驱动引擎”。它是一切财富积累故事背后最根本的、共同的秘密。它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就是“复利”(Compound Interest)。如果你无法深刻地理解复利的力量,你就永远无法真正地掌握让钱为你工作的最关键的“心法”。可以说,一个人能否最终实现财富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善用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魔法”。
什么是复利?它的概念其实非常简单。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息”是“单利”。比如你存一万块钱,年利率是5%,那么每年你都能获得500元的利息。无论你存多少年,你每年的利息都是固定的500元。
而“复利”则完全不同。它的奇妙之处在于,你所获得的“利息”在下一个周期可以继续产生新的“利息”。也就是说,你的“利息”也加入了你的“本金”大家庭,开始为你工作,为你“生钱”。
我们还是用刚才的例子。你存一万块钱,年利率是5%。第一年你获得了500元的利息,你的本金变成了10500元。到了第二年,计算利息的基数就不再是10000元了,而是10500元。你第二年的利息就是10500*5%=525元。虽然只比第一年多了25元,但关键在于你的“钱”已经开始自己为自己生出更多的“子子孙孙”了。
这个过程在初期看起来非常不起眼。但只要你给予它一个最重要的“催化剂”——“时间”,它所能爆发出的能量将会超乎你的想象。
“股神”沃伦·巴菲特曾经用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复利的魔力。他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
在这句话里,“湿雪”指的就是那些能够持续产生回报的、优质的“资产”。而那个“长长的山坡”指的就是“时间”。一个很小的雪球,只要它在一条足够长的、布满了湿雪的山坡上持续地向下滚动,它就能够在滚落的过程中粘上越来越多的雪,最终变成一个巨大无比、势不可挡的“雪球”。
让我们来看一个更具冲击力的数学上的例子。假设有两个年轻人,小明和小红。小明从20岁开始,每个月固定地投资1000元到一个年化回报率为10%的投资组合中。他只坚持了10年,到30岁时就停止了任何新的投入。此时,他总共投入的本金是12万元。
而小红则比较“晚熟”。她从30岁开始才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投资。为了赶上小明,她决定一直投资下去,直到60岁退休。她总共投资了30年,投入的本金是36万元,是小明的三倍。
那么当他们都到达60岁时,你猜谁的财富会更多呢?
答案可能会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尽管小明只投资了10年,投入的本金也只有小红的三分之一,但到60岁时,他的财富总额将会远远超过小红。这正是因为他比小红早了整整十年开始滚动他的“财富雪球”。那早期看似不起眼的本金和利息,在长达四十年的“山坡”上,以“利滚利”的方式进行了惊人的、指数级的增长。
这个例子给了我们几个关于财富积累的最深刻的启示:
1.开始投资越早越好,哪怕你每个月只能投入一笔非常小的钱。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最宝贵的“资本”不是我们当下拥有的金钱,而是我们所拥有的比任何人都更“长”的那条“财富山坡”——时间。你今天开始种下的一棵小树苗,在三十年后可能会长成一棵你完全无法想象的参天大树。而你犹豫和等待的每一年,都是在浪费复利这个魔法所能发挥作用的最宝贵的“时间杠杆”。
2.要对财富的增长保持“耐心”。复利效应的显现是“非线性”的。在初期,它的增长会非常缓慢,甚至令人沮丧。你可能会发现你辛苦攒钱投资了一整年,其收益可能还不够你吃一顿大餐。这个阶段是考验我们“信念”的最关键的时刻。许多人正是因为无法忍受初期的“平淡”而选择了放弃,或者去追逐那些承诺“快速回报”的、高风险的“投机游戏”,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一个真正的财富创造者是一个“长期主义者”。他像一个耐心的农夫,他知道从播种到收获需要时间。他不会因为禾苗没有在一夜之间长高而感到焦虑。他只是日复一日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持续地播种(储蓄和投资),然后耐心地等待时间这位“魔法师”来施展他那最终的、惊人的魔法。
3.要找到那片能够让雪球滚起来的“湿雪”。也就是说,我们要将我们的资金投入到那些能够长期、稳定地产生正向回报的“优质资产”之上。在后面的篇章中,我们将详细地探讨这些“湿雪”究竟是什么,以及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去找到它们。
理解了复利,你就理解了财富增长的最底层秘密。它是一切“让钱为你工作”的理论基石。它告诉我们,财富的积累并非少数“天才”或“幸运儿”的专利。它是一场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愿意与时间做朋友,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参与并最终赢得的“公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