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潮流的起点:从杂货铺到“第一股”

在商业世界里,有些公司的崛起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精密战争,每一步都写在教科书上;而另一些公司的成功,则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野蛮生长,它打破常规,撕裂旧有的市场版图,以一种令人惊异,甚至看不懂的方式,迅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泡泡玛特(POP MART)无疑属于后者。当很多人还在追问:“这小小的塑料娃娃凭什么值几百亿?”的时候,它已经用一份份亮眼的财报和一次次引发抢购狂潮的发售,宣告了一个新消费时代的到来。要读懂泡泡玛特,我们必须回到故事的起点,回到那个它还是一家毫不起眼的“潮流杂货铺”的年代。

故事的主人公是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在创立泡泡玛特之初,他的梦想是打造一个像香港“LOG-ON”或者日本“LOFT”那样的潮流生活零售集合店。店里什么都卖,从化妆品、文具、玩具到数码产品,琳琅满目,像一个升级版的“格子铺”。王宁希望年轻人走进泡泡玛特,能像逛美术馆一样,总能发现一些新奇、有趣的东西。这个想法在当时听起来很不错,也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早期的泡泡玛特经营得异常艰难。虽然店里的商品种类繁多,但没有一样是核心。它更像一个渠道商,一个二道贩子,为别人的品牌作嫁衣。王宁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为选品、库存、供应链等问题而焦头烂额。他们发现店里卖得最好的商品往往是那些知名度高、利润却很薄的标品,而那些他们精心挑选的小众、新潮好物却常常无人问津。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王宁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就像在汪洋大海上开着一艘破船,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沉没。

这种困境是所有传统零售业者都会面临的共同难题:当你的货架上摆满了别人的产品,你就永远只是一个“渠道”,没有自己的灵魂,也无法建立起真正的品牌护城河。顾客今天可以因为你这里有某款面膜而来,明天就可以因为别家更便宜而离去,他们忠诚的是产品,而不是你这家店。

转机发生在一次看似偶然的数据分析中。在复盘销售数据时,王宁和团队惊讶地发现,一款来自日本名叫“Sonny Angel”的盲盒娃娃,竟然常年占据着店里销售额的前列。这款娃娃本身并不出奇,但它的销售方式——盲盒,却充满了魔力。你付了钱,但在拆开包装之前,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得到哪一款。这种未知带来的惊喜感,以及为了集齐全套而不断复购的冲动,让这款产品拥有了极高的复购率和用户黏性。

王宁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一个全新的、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商业模式。他们不再需要去思考“年轻人喜欢什么”,因为盲盒这种玩法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重要的是,盲盒里面装的“内容”是什么。他们需要的,不再是成千上万个普通的商品,而是一个能够承载这种“惊喜感”并让年轻人产生情感连接的核心“IP”(知识产权)。

这个发现如同在黑暗中划亮了一根火柴,照亮了泡泡玛特未来的道路。公司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在当时看来甚至是自断手脚的决定:砍掉所有其他品类的商品,包括那些曾经为公司贡献了绝大部分流水的化妆品和数码产品,将所有的资源都聚焦到“潮流玩具”这一个极其小众的赛道上。

这是一场豪赌。王宁赌的是那个能让他们摆脱渠道商命运、拥有自己灵魂的核心IP一定会出现。他赌的是那些隐藏在都市写字楼里、对生活感到疲惫和孤独的年轻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消费,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寄托。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泡泡玛特成功了。它从一家濒临倒闭的杂货铺,一跃成为中国潮流玩具市场的绝对霸主,并最终在香港成功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被誉为“潮玩第一股”。这期间的转变,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杂货铺到“第一股”,泡泡玛特的蜕变,本质上是从一个“渠道品牌”到一个“IP品牌”的惊险一跃。它不再是售卖商品的平台,而是变成了创造和运营IP的工厂。它不再是满足用户的物质需求,而是精准地捕捉并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这个故事的起点充满了迷茫和挣扎,但正是那份对“独特性”的敏锐嗅觉和敢于“断舍离”的巨大魄力,让泡泡玛特找到了那条通往野蛮生长的狭窄小径。 ckcvEotAueeQuDyufcBxCqxFdbhWceFvGJFmSqP+5s/1qtYVJA0Ph/F4NRWeWZ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