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17
抽搐

屠某,男,12岁,学生。

初诊:1999年3月7日。主诉:右侧面部口角肌肉抽搐1年余。

现病史:患者右侧面部口角肌肉抽搐1年余,多处求医治疗无效,发作有间歇时间、不分昼夜,影响上课,导致记忆力减退,家长深为困扰。患者以前是优秀学生,因发作时影响思维,导致心绪不宁。刻下症见:手足蠕动,神疲乏力,食欲一般,苔白腻,脉弦细。

检查:头颅CT检查正常。

中医辨证:阴虚动风。

治法:滋阴潜摄。

处方:龟甲10g(先煎),羚羊角粉0.4g,太子参10g,茯神10g,蜈蚣1条,防风6g,赤芍15g,熟地黄20g,蒸萸肉6g,白附子3g(先煎)。

1999年3月14日二诊:未见改善,舌苔白腻、脉弦细。原方续进7剂。

1999年3月21日三诊:患者症状减轻,发作间隔时间较前延长,苔白,脉弦。原方续进7剂。

1999年3月28日四诊:抽搐明显减轻,舌苔白腻,脉弦细。

处方:龟甲10g(先煎),太子参10g,茯神10g,蜈蚣1条,防风6g,赤芍10g,熟地黄20g,白附子3g(先煎),生地黄15g,炙甘草6g,黄芪15g。

1999年4月4日五诊:患者症状继续好转,抽搐明显减轻,苔白腻,脉弦细。原方续进7剂。

前后调理半年后,患者抽搐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

按语:抽搐是热盛动风、阴虚动风、阳亢动风、风热内袭动风的主症,需分清虚实,此案患者为气阴亏虚动风,证药相符,疗效显著。 8wAuqXZd9RcECFEjBRGg4zNbxG2eTfdlDGFfSW2IGwmP3NvKtaefFerC4WepCC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