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某,男,46岁,工人。
初诊:2013年11月8日。
主诉:发现肝区疼痛1个月。
病情概况:患者于2013年4月12日行肝切除+门奇断流+胃小弯侧血管清除+右肝癌切除术,术中行B超推查术。术中发现肝脏呈结节性硬化,右肝前叶发现1.5cm的肿块占位;脾脏明显肿大,大小25cm×15cm×12cm。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右肝原发性肝癌、乙肝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肝囊肿、慢性淤血性脾肿大。刻下症见:精神萎靡,纳减,腹胀满,舌暗苔薄白,脉弦细。
检查:HB S Ag(+),HBeAb(+),HBV-DNA 9.54×10 4 copy/mL。AFP 18.46ng/mL,糖类抗原19-9(CA19-9)79.10U/mL。
中医辨证:肝脾瘀阻,胃气不和。
治法:疏肝化瘀,理脾健胃。
处方:柴胡10g,丹参30g,当归15g,赤芍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枳壳10g,党参15g,凌霄花6g,蛇莓15g,炒麦芽30g,石斛10g,蛇六谷30g(先煎)。
2013年11月22日二诊:原方续进14剂。
2013年12月7日三诊:纳增,腹舒,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蛇莓30g,蛇六谷30g(先煎),白花蛇舌草30g,丹参30g,赤芍30g,桂枝6g,党参15g,石斛10g,枸杞子12g,茯苓15g。
2013年12月21日四诊:精神复原,行动自如,苔薄,脉弦细。予十全大补汤加蛇六谷30g(先煎),蛇莓15g,红豆杉4g。
2014年12月7日,检查提示腹壁正中偏左发现2cm×2cm大小的肿块,无压痛。AFP 226.6ng/mL。2014年12月8日行手术切除(冷冻病理回报:腹壁纤维横纹肌转移性低分化癌)。
2014年12月29日五诊:神疲,纳不香,头昏眩,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石斛10g,炒白术15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蛇莓15g,蛇六谷30g(先煎),猫人参30g,当归10g,赤芍30g,桂枝6g,山药15g。
2015年6月,查肿瘤标志物提示:糖类抗原72-4(CA72-4)24.7U/mL,细胞角蛋白片段194ng/mL,AFP 2.08ng/mL,CEA 10.3ng/mL,鳞状细胞癌抗原1.9ng/mL,糖类抗原19-9(CA19-9)22.6U/mL,糖类抗原125(CA125)9.6U/mL。
后以自拟蛇舌草汤与十全大补汤交替治疗症状改善。
按语:我国肝癌患者的主要病因是乙肝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积聚”“癥瘕”“臌胀”“黄疸”“肥气”“痞气”“肝积”等证的范畴。本案患者为肝癌术后又发腹部肿块,经手术切除后,患者精神萎靡,经调治,病情明显好转,检查指标下降至正常范围。笔者针对肝癌术后患者主要采取扶正与祛邪交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