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5
胁痛
(胆总管结石)

徐某,女,58岁,农民。

初诊:2010年7月26日。

主诉:右上腹痛2周。

症状体征:面目黧黑,厌食,乏力,苔白腻,舌淡紫,脉弦细数。

检查:超声提示胆总管结石,大小0.7cm×0.5cm。

中医辨证:气滞中焦,郁瘀成石。

治法:疏胆化瘀,化瘀排石。

处方:炮山甲6g,柴胡10g,黄芩10g,党参10g,苍术10g,枳壳10g,生鸡内金10g,广木香10g,虎杖30g,赤芍15g,郁金10g,生大黄10g。

2010年8月2日二诊:痛止,苔白腻,脉弦数。去炮山甲。

2010年8月9日三诊:苔薄,脉弦。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木香10g,枳壳10g,金钱草30g,路路通10g,滑石6g,生地黄10g,黄毛耳草30g,虎杖30g。

续进胆道排石汤调理两个月。2010年10月5日复查胆石已排出,仅见胆管细密光点。

按语:本例以大柴胡汤加山甲软坚排石,旋以天津南开医院之胆道排石汤治疗两个月,收效甚佳。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经疏胆化郁、化瘀排石,胆总管结石排出,使患者免于手术之苦。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言:“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石清则气畅、痛止。 ddFLiShHplcxnbYY9zeGdG92bWx5mlQmoawe9qT6DL5NcklwtTs63I6xh3ZAEH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