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为了保证机体能够适应这种改变,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内部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来维持这种稳态,这个过程称为生理功能的调节。其主要调节方式有以下三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这些调节活动既可以单独存在、独立完成,也可相互配合、协同完成,共同实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它由五个基本成分组成(图1-2),即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将无法进行。
图1-2 反射弧的构成
人类和动物具有多种反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先天的、生来就具有的反射,它的反射弧是固定的,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反射活动,如吸吮反射、吞咽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屈肌反射等。条件反射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一定条件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新建立的反射弧所完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的优越性在于可使大量无关刺激成为某种环境变化即将到来的信号,使机体可以提前调节相关的功能活动。因此,条件反射具有更大的预见性、适应性、灵活性,大大提高了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局限而短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等)通过体液运输途径对机体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根据调节范围的大小,其可分为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两类。
全身性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途径运送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由于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故这类体液调节可视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常称为神经-体液调节。例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末梢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神经与体液因素共同参与机体功能调节。此外,某些神经元也可分泌激素,由神经元分泌激素的方式称为神经分泌。
但也有一些化学物质不通过血液循环而直接进入周围的组织液,经扩散作用到达邻近的细胞后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这种调节可以看作局部性体液调节,或称为旁分泌调节,如胰高血糖素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调节过程。
体液调节的特点:反应相对迟缓,作用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机体的某些组织或器官,对其活动所进行的调节,是机体自身对免疫应答的生理性反馈过程。免疫系统接受来自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后,释放免疫调节因子,促使机体做出适应性反应。因此,免疫系统不仅是机体的一种防御系统,也是机体的感受和调节系统。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以及与其他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状态。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
免疫调节的特点:多系统参与,调节幅度和范围较大,具有网络性和复杂性。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或器官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自身对组织环境的改变可以做出一些适应性的反应。例如,在做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时,可以观察到在一定范围内,当增加灌流液时,蛙心的收缩力加强,由心室排出的灌流液也相应增多,从而使心脏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保持相对平衡。
自身调节的特点:调节的幅度、范围都比较小,对刺激感受的灵敏性也较低,但是对于局部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主要有以上几种,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正常生理范围内的调节总是朝着让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方向进行。
思考题
1.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什么生理意义?
2.请举例说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