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与干预。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引发癌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接种疫苗、定期筛查以及及时治疗成为预防这类癌症的最有效手段。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我们完全可以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生率,保护女性的健康。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常见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的DNA病毒,目前已发现200多种亚型,可引起多种疾病。根据其有无致癌性,HPV可以分为两大类。
高危型HPV: 高危型HPV感染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子宫颈癌、阴道癌、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口腔癌等。其中最常见的高危型HPV亚型是HPV16和HPV18,全世界70%的子宫颈癌的发生都与它们有关。此外,还有其他高危型HPV亚型,如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6、HPV58、HPV59、HPV66、HPV68。
低危型HPV: 低危型HPV感染通常不会导致癌症,但会引起生殖器疣(尖锐湿疣)。最常见的是HPV6和HPV11,它们与90%的生殖器疣的发生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HPV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大多数HPV感染可以通过身体的免疫系统自动清除,仅有少数人因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导致HPV感染无法清除,而呈长期持续感染状态,则可能增加上述癌症的发病风险。然而,大家也不用恐慌,从HPV感染发展到子宫颈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所以,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接种HPV疫苗以外,女性还应做好定期体检,如HPV检测、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子宫颈癌有望成为我们人类共同努力消除的第一个恶性肿瘤!
HPV家族——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家族,但你知道吗,HPV这种病毒本身并不可怕,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导致一些引人注目的健康问题。这个病毒家族之所以如此臭名昭著,是因为它们和子宫颈癌有着让大家唾弃的“联姻”关系,联手危害女性的健康,破坏了无数家庭的幸福生活。
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揭示了子宫颈癌与HPV的关系,为子宫颈癌的预防和诊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使得HPV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目前已发现200多种HPV亚型,如上所述,一些可以引起生殖器疣,一些可能导致癌症。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只有致癌的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才会增加相关癌症的风险,须引起重视。
性接触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其他途径也可能造成HPV感染。大多数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如疣或其他皮肤改变。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接种HPV疫苗以及定期筛查是预防和控制HPV感染相关疾病的最好方法。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就是病毒界的顶流——人乳头状瘤病毒,英文名叫HPV。在你们人类世界里,我可算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角色,因为一想到我,大家立马会想到让人闻风丧胆的子宫颈癌。我不时会听到有女生默默感叹,明明自己生活作风清清白白,怎么就惨遭了我的毒手,最后还患上子宫颈癌了呢?
其实,大家讨厌我,可能只是还不够了解我和我的同类们。比起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来说,我并不是什么特别邪恶的微生物,我只是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我们HPV家族算是病毒界的大家族,家族成员200来号,可以遍布人体各个地方,并在当地有所建树(危害),家族势力不可小觑。我们家族成员能力也各有特点,医学家们喜欢根据我们能力的不同,把我们划分为不同亚型。
有致癌性的高危型HPV中,HPV16和HPV18是我们家族里精英中的精英,与子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特别喜欢过早实施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还有免疫力差的、爱熬夜的女性,稍不留神,我们就会乘虚而入她们的体内。当然,你们人类的肉眼不可能发现我们的存在。我们喜欢通过人体破损的皮肤、潮湿的黏膜,进入到基底细胞层扎营安家,子宫颈、口腔、肛门等处,都是我们的理想居住地。
我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目前市面上没有任何一种特效药可以完全对抗我们家族中的所有精英。我们的克星其实就是你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强大的免疫力。
所以想要远离我、除掉我,建议要健康饮食,保持乐观心态,规律作息,不熬夜,并且尽早接种HPV疫苗和做好定期筛查。
其实我们很怕妇科医生,尤其是妇科肿瘤医生,他们总能及时通过监控发现并除掉我们。一般妇科肿瘤医生会通过两个途径对我们进行调查:
一是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这项检查是为了及时发现在包括HPV等因素的影响下,子宫颈细胞是否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是HPV检测,这项检查主要是检测子宫颈局部是否存在HPV感染,主要是检测十余种高危型HPV亚型。一旦妇科肿瘤医生发现子宫颈在与我们家族成员来往,就会彻底检查子宫颈有没有被我们拉入歧途。换句话说,以上两项检查并不是为了发现有无HPV感染和治疗HPV感染,而是为了在茫茫人海中,筛选出子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危险人群,以做进一步的确诊检查,如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所以,拿到检查结果以后一定要找专业医生咨询,并按照医生建议做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或定期复查。
对于初次发现的HPV感染,在已经完成必要的检查并排除存在严重病变的可能以后,不用恐慌。此时主要应鼓励患者内调外养两手抓,健康生活,戒烟戒酒,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大约半年后,强大的免疫细胞就会把我们统统干掉。
当发现我们已经给人类带来了伤害(比如癌前病变、癌变等)时,更加需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手段(比如一个小手术“子宫颈锥切术”或一个比较大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时阻止我们作恶,避免更严重的伤亡。
近年来,我们家族兄弟姐妹们的生活是越来越艰难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类接种了HPV疫苗,我们一身武艺无法施展,举步维艰。当然,我也因此领悟到了很多道理。我发现过去的自己做了许多不好的事情,所以,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防范HPV的方法。
首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尽量确保你和你的性伴侣是彼此的唯一,并且我提倡性生活时全程使用避孕套,这可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尽早接种HPV疫苗(9岁就可以开始接种,15岁以前最好)!疫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人类不被HPV侵害。需要强调的是,疫苗只是对部分常见HPV亚型产生预防作用,并没有覆盖全部HPV亚型,对已经存在的HPV感染更没有治疗作用,对于一些与HPV感染不相关的少见类型的子宫颈癌也起不到预防作用。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仍需要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
此外,我想重申一个重要的观点:建议有性行为的女性从25岁开始就应该在妇科肿瘤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的子宫颈癌筛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确保身体健康。
最后,再让我啰嗦两句。女性朋友们,我们这种高危型HPV需要与子宫颈持续相伴多年,才可能一步步变化出现肿瘤!因此,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接种HPV疫苗,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子宫颈癌筛查,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
了解HPV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可以帮助我们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以更好地预防HPV感染,保障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HPV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接触传播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方式。通常病毒是通过性接触,尤其是高危的阴道、肛门及口腔性交,在人体间迅速传播。此外,人体皮肤、黏膜之间的接触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因此也需要特别当心。
2.间接接触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意味着你的生活用品可能是HPV藏身之地。例如,感染者的贴身衣物、床上用品、洗浴用具等都可能存在病毒,其他人接触和使用这些物品时可能间接感染HPV。
3.垂直接触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更多发生在母婴之间。当感染者分娩时,病毒可能通过母体的产道、子宫颈传给新生儿。这就需要孕妇时刻警惕,避免胎儿感染,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HPV有那么可怕吗?它的魔爪会伸向每一位女生吗?
HPV非常喜欢女孩子,女孩子的生理结构更适合HPV生存!
那么洗手消毒有用吗?酒精湿巾和洗手液的消毒效果微小,只有真正的消毒剂或高温才能让它无所遁形,即使是100℃的高温也需要30秒钟才能消灭它。
不过,我们也不用太担心。
女性感染HPV须满足两个条件:免疫力低下(比如感冒、熬夜、劳累)和病毒达到一定载量。所以,做好下面这些就能很好地防范HPV感染!
首先,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我们要保证每天好好休息,坚持定期运动,多吃蔬菜水果。
其次,接种HPV疫苗是非常靠谱的防范办法!
再有,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公共场所的座椅、毛巾、马桶、浴缸等,可以考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隔离后再接触。同时,如果患有阴道炎等要及时就医诊治。
最后,一定要让性伴侣做好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局部卫生,做到洁身自好,并且要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小气球”必不可少哦。
如果发现自己感染了HPV,我们是否应该感到担心和恐惧,认为自己随时可能患上子宫颈癌呢?
实际上,大多数HPV感染都是“匆匆过客”,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它。只有少数人感染高危型HPV后未能及时清除,出现持续性感染,则有可能发展为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甚至子宫颈癌。但是,这个过程是相对比较漫长的,从感染HPV到子宫颈病变平均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因此,我们有足够长的时间去及时发现并阻止子宫颈癌的发生,前提是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和随访,并及时治疗已经出现的疾病。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HPV感染,处理原则是“治病不治毒”。初次感染HPV,一般医生建议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锻炼身体等,以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可以更好地清除病毒。所以体检时如果发现HPV感染而其他检查正常,不见得需要药物治疗,多数可以自愈。但需要强调的是,检查结果出来之后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不同的结果可能意味着不同的后续检查和治疗方案。
HPV检测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筛选出子宫颈病变,以便得到及时治疗。如果HPV持续感染已经引起了子宫颈病变,则需要针对病变进行治疗,而不是治疗HPV感染本身。病变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低级别病变患者多可选择观察和定期复查,因为有60%的可能性会在1年内自行消退。
高级别病变则须引起重视,需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如子宫颈环形电切或冷刀锥切等,否则后患无穷,更进一步发展为子宫颈癌。高级别病变局部切除术后一定要送病理检查,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如已有癌变组织、切缘有累及等,否则可能因此延误病情。医生会根据局部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提出适合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并强调需严密随访。
小伙伴们,虽然大多数人感染了HPV都不用治疗,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啊!检测HPV的意义在于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这可是二级预防哦!
如果你感染了高危型HPV(特别是HPV16和HPV18),那就得提高警惕了,除了需要咨询妇科肿瘤医生,还需要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活检)等,如果活检没问题,仍要按时做好子宫颈癌筛查和随访。
另外,小伙伴们,请注意不要将HPV传染给家人或他人哟。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建议使用避孕套来预防感染,并且也应该避免与他人分享个人卫生用品等。另外不要将感染者的衣物和家人的一起洗,特别是内衣裤。当然,在预防方面,我们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内部施工——建议家庭适龄成员都要进行HPV疫苗接种,以预防感染哦!
小伙伴们,怀孕前做一次子宫颈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怀孕前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胎儿受到任何风险之前消除潜在危险。但是,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了HPV,也不用担心过多。因为孕妇感染HPV通常不会对胎儿造成直接的威胁,但是在分娩过程中存在将病毒传递给新生儿的风险,所以仍然需要引起注意。
如果孕妇发现自己感染了HPV,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处理。在分娩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当然,孕妇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和病毒扩散。同时,孕妇还应该将子宫颈癌筛查的结果报告医生,及时听从医生的建议,以便及早发现任何潜在的异常变化,保证母婴的健康!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应该正确面对HPV感染,保持良好心态!
“我在这家医院检查HPV是阳性,换家医院怎么就是阴性呢?是不是搞错了?”有些女生发现自己感染HPV后,显得十分焦虑,觉得自己不可能感染HPV,短时间内到多家医院重复进行检查,其实这没有必要。因为检测HPV的标本来自子宫颈表面的脱落细胞及分泌物,而脱落细胞主要来自子宫颈表面的鳞状细胞。做一次HPV检测,需要采集足量的子宫颈脱落细胞,而子宫颈表皮鳞状上皮细胞至少需要30天才能再度生成足量的成熟细胞。如果取样的时间间隔较短,就可能出现有效细胞太少甚至没有的情况,结果就很容易出现假阴性(实际是有感染,但是检查结果显示没感染)。而且,从持续感染HPV到出现子宫颈病变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太频繁检测HPV,完全没必要。
“为什么我的HPV持续阳性?好心焦啊。”这是妇科门诊经常遇见的情况!曾经有位30岁的女性感染了HPV16,并在当地间断进行了一些治疗,但她的HPV检测结果仍持续阳性。来回奔波医院多次,她向医生诉苦,HPV感染都要让她崩溃了,吃不下、睡不着。她尝试了很多方法,也花了不少钱,但是复查HPV仍是阳性。
其实,我们要正确看待HPV阳性的结果,需要重视,但不要过于恐慌,觉得持续阳性就会导致癌变。其实,并非所有的HPV持续性感染都会引发疾病进展。HPV阳性并不等于子宫颈癌,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感染,即使是持续感染的女性,其中也仅有少数会患上子宫颈癌。一味执着检查指标是否转阴,往往导致失眠焦虑,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身体的免疫力,反而降低了病毒自然清除的概率。
此外,有时候女性感染HPV后,阴道抵抗力太差是导致HPV持续或者反复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可能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和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密随访。另外,普及HPV疫苗接种也可以有效预防HPV感染相关疾病。
因此,我们要做到科学认识HPV阳性,保持良好心态!
当我们探讨子宫颈癌的发生时,需要了解这个过程通常是缓慢的,可能需要多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这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采取预防措施,阻止疾病出现,或在早期发现疾病,将大大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
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这也是我们常说的HPV相关型子宫颈癌。当然也有极少一部分类型的子宫颈癌与HPV感染没有明确关系,即非HPV相关型子宫颈癌,其发病率较低,但是往往也比较凶险,预后较差。所以没有感染HPV的女性也需要进行常规的子宫颈癌筛查。
HPV是一种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毒,大多数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并且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通常能够清除病毒。然而,如果感染持续存在,则可能导致子宫颈细胞发生异常变化。
这些异常变化最初表现为子宫颈上皮内病变,既往称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分为三个级别:CIN1、CIN2和CIN3(包括原位癌)。CIN1被视为低级别病变(LSIL),而CIN3和大部分CIN2则归为高级别病变(HSIL)。CIN3是最严重的病变,虽然离子宫颈癌只有一步之遥,但并不代表已经是癌症,只是说其具有较高的风险发展为子宫颈癌,需要及时治疗。
我们可以将子宫颈癌前病变比作吃玉米的过程:当吃掉1/3时,病变为CIN1;超过1/3但不足2/3时,病变为CIN2;超过2/3时,病变为CIN3。当全部吃完时,就极大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子宫颈癌了。
绝大多数的CIN在强大的免疫系统保护下可能自行消退,只有少数患者会一步步发展成子宫颈癌。
原位癌,虽然名称有个“癌”字,但其实属于癌前病变,指癌细胞仅存在于子宫颈表面的一层上皮组织,尚未侵入深层组织。“原位癌”这个名称,目前已不再使用,现已被“HSIL”取代。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状态也是可逆的,不会进一步发展成恶性的浸润癌。
然而,如果CIN3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这些病变的细胞可能进一步发展、突破基底膜,并扩散到周围组织和器官,形成侵袭性的癌,也就是俗称的恶性肿瘤“子宫颈癌”。这时疾病的治疗难度明显增加,而治疗相关的一系列风险和不良反应也会大大增加,对身体多项机能的影响会更为显著。
子宫颈癌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因为早期子宫颈癌通过积极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
为了更好地发现子宫颈的异常变化和及时阻止子宫颈癌的出现,医学界建立了一个三阶梯的诊断流程: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阴道镜检查;活体组织学病理检查。
在第一阶梯,通过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和/或HPV检测等方法进行初步筛查,目的在于筛选出可能存在子宫颈病变的女性。如果筛查结果异常,就需要进入第二阶梯,进行阴道镜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专业阴道镜设备仔细观察子宫颈表面的情况,并结合特殊染料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如果存在病变或者疑似病变的部位,那就需要进入第三阶段,进行活检,这是子宫颈疾病的确诊方法,到底是慢性炎症,还是低级别病变、高级别病变,亦或子宫颈癌,都得依靠病理检查做出诊断。
总之,子宫颈癌的发生通常需要数年至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只要做好定期妇科检查和子宫颈癌筛查,通常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