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子宫,顾名思义就是“孩子的宫殿”。我有个洋气的英文名——uterus,大家可以叫我“尤特蕾丝”,我称得上是女性生殖系统最核心的成员了,因为我是产生月经、孕育胚胎及胎儿的器官,是所有人的第一个家,知道我的重要性了吧!我感觉我就是女性盆腔的“女王”,在盆腔最中心,像个前后略扁的“梨子”倒置在盆腔底部。
我的身体有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比较宽大、占据我身体大体积的部分叫子宫体,下面比较窄的部分是子宫颈,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头重脚轻的样子?我的子宫体部位是最坚厚牢固的地方,这里从内到外分为3层: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和子宫浆膜层。
女性每个月的月经,就是由于我最里面的子宫内膜表面2/3的功能层受到卵巢双胞胎姐妹分泌的激素指挥,进而脱落形成的,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化。我拥有厚实而强大的子宫肌层,由内、中、外足足3层肌肉纤维或环形,或交叉,或纵行包裹排列而成,复杂而又有规律,神奇吧!所以,我的弹性非常好,这样才能在怀孕的时候像气球一样,逐渐延伸扩大,并让小宝宝在里面安稳地长大。
如果把子宫比作一个微微吹起来的气球,那子宫颈就是气球的口部,像一道锁住子宫这所房子的门。子宫颈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有少量的平滑肌纤维。子宫颈管是子宫颈内的内腔,上端通过宫颈内口与子宫腔相连,下端通过宫颈外口与阴道相通,子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可以分泌黏液栓,这个黏液成分和性状也受到卵巢姐妹分泌的激素指挥,周期性地堵塞子宫颈口这道门。例如女性排卵的时候,黏液就稀薄、透明,拉丝可达10cm以上,这可是为了方便精子能够顺畅地穿透这道门,进入宫腔去与卵子结合呢。排卵后黏液就开始变得黏稠而浑浊了,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外来细菌入侵,起到隔离保护作用。
为什么子宫颈部位这么容易生病呢?这里就不得不好好说说了。
子宫颈分为子宫颈阴道上部和子宫颈阴道部,上部与子宫体相连,下部突入阴道内,子宫颈阴道部就是突入阴道内的子宫颈表面了,也就是医生在妇科检查时可以看到的部分。子宫颈阴道部与下方的阴道延续,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素的干扰,例如性行为影响、细菌感染、病毒入侵、阴道微环境变化,甚至是异物的破坏等,这些因素都可能让这个暴露在阴道内的子宫颈表面受伤。
尤其要注意让我们都感到害怕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如果它在入侵后没有被及时消除掉,而呈持续感染,就会破坏子宫颈细胞,逐年积累就可能会发展为子宫颈浸润癌。简单来说就是子宫颈的正常细胞变成异常细胞,并失控性生长。
你知道子宫颈哪个部位最容易发生子宫颈癌吗?
皮肤是人体的表层,子宫颈的表层叫上皮,由柱状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柱状上皮细胞主要覆盖在子宫颈管,还有部分会覆盖在子宫颈阴道部,而鳞状上皮细胞则大部分覆盖在子宫颈阴道部。
鳞状上皮细胞在我们身体很多外在部位可见,例如皮肤表皮、口腔、气管、咽、食管、角膜、肛门、阴道、外阴、阴茎等处。有没有发现这些分布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属于与外界相通的部位,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这也是它们有很多层的原因,就像修建得厚厚的城墙,可以抵御外来“入侵者”。
柱状上皮细胞就没那么坚硬厚实了,它只有一层,主要分布于胃、肠、子宫和输卵管的内腔面,主要负责吸收和分泌等“后勤保障服务”,比如吸收水、分泌黏液等。
在子宫颈阴道部,单层的柱状上皮呈红色颗粒状,而鳞状上皮是淡粉色膜状,两种上皮在子宫颈阴道部有原始的交界处,看上去像子宫颈完好的上皮被侵蚀了中间部分,大家都不恰当地称它为“子宫颈糜烂”,其实这可能就是因为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柱状上皮不断扩张,跑到鳞状上皮的居住地来“抢地盘”而已,多数时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前提是做好定期的子宫颈癌筛查,即专门针对子宫颈的体检,因为有时候子宫颈病变也会表现为“子宫颈糜烂”样的外观。因此,别再随意听信“子宫颈糜烂”的诊断,去做一些费用不菲的“治疗”了,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做法。
但是,这些来“抢地盘”的柱状上皮生活得还是很艰难的,它们脆弱得只有一层,而子宫颈阴道部这个地方可是一个酸性环境,而且会受到性行为、炎症等刺激。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部分柱状上皮会逐渐转变为更强、更厚的鳞状上皮。
这些新长出来的鳞状上皮和原来的柱状上皮就有了新的界限,而这个过渡的地带就被称为“转化区”,也叫“移行带”。因为这个地带每天都发生着活跃的细胞转变,所以也是病毒入侵后细胞最容易发生恶变的区域。
所以,保护女性的子宫颈是保护子宫的第一要务,识别子宫颈的病变就必须重点关注“移行带”哦。
你知道吗?我能够安稳地驻扎在盆腔里,主要靠4对韧带固定,它们是阔韧带、圆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有了由它们共同组成的固定装置,我才能够在盆腔里固定位置,不偏、不移、不下垂。
接下来看看我的亲属和邻居们吧!她们和我都属于女性生殖系统这个大家族。
我的子宫体顶端,又称子宫底,子宫底的两侧为子宫角,两侧子宫角分别和左右的输卵管相连并相通,看上去就像我头顶梳了2个麻花辫呢。
输卵管是一个空心的器官,就像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输送管道一样,但是她不是一根笔直、粗细均匀的管道。输卵管共有4段,各具特点:①间质部,管腔最狭窄;②峡部,细而直;③壶腹部,管腔宽大而弯曲,是受精发生的位置;④伞部,在最外侧端,管口开口处与腹腔相通,仿佛两只手,靠近卵巢,有“拾卵”的作用,可以把卵巢排出的卵子抓取到输卵管中,与精子相遇。
卵巢,是一对姐妹花,可是女性至关重要的、有分泌激素功能的器官。包裹在外层的皮质,是卵巢的主体,由大小不等、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黄体和她们退化后形成的残余结构组成。卵巢姐妹一左一右居住在输卵管隔壁,由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卵巢系膜等共同固定,悬在盆腔深处。
卵巢是产生卵子和性激素的器官。她产生的性激素起到调控女性生理周期的作用,例如让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并脱落呈月经血、让子宫颈分泌不同状态的黏液以适应环境,犹如四季更替,周而复始,是一对小而神奇的器官。
我们女性生殖系统家族关系非常和谐,成员们通力配合,共同完成孕育生命这一伟大工作。每个月卵巢姐妹花轮流工作,排出卵子。“快递员”输卵管把卵子拾到管道内,有缘时精子和卵子会一拍即合,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被“快递员”安全送至子宫腔内安家,在那里发育成胎儿,直至分娩。
子宫颈部向下延伸的器官就是阴道。阴道是性行为发生的地方,也是月经排出和胎儿分娩的通道。阴道上端是子宫颈,并包绕一圈形成前、后、左、右四个部分的阴道穹窿,就像蘑菇头一样,其中后穹窿最深,和盆腔最低位置相邻。所以,有时候医生从这里穿刺,可引出盆腹腔最低处的积液或获取盆腔病灶,帮助判断盆腹腔内的情况;也可经此处进行盆腔内的手术。
我们家族按照定居地主要分为两支: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以上都是内生殖器成员的简介,他们都定居在女性真骨盆内。而外生殖器就是暴露在外的,无须借助检查工具即可查见的器官,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在女性外阴部位,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和尿道口。
此外,说到生殖系统,有人会提到“处女膜”,这里我们也一次性说清楚。
实际上,处女膜这样的名字是具有一定误导性的,总是让我们以为是一张像塑料薄膜一样的东西,挡在阴道口那里。大众普遍误认为处女膜像一层密不透风的“纸”,初次同房时会捅破这层纸,从而留下处子之血。
但实际上,没有一个健康正常女孩子的处女膜是那个样子的,处女膜不是一层覆盖了整个阴道口的薄纱,它其实是一块很薄、很纤嫩的结缔组织,呈一圈环形皱襞状,中心是空的,不然女性每个月的月经就没办法流出来了。也就是说,处女膜天然就是“破”的,中间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孔。所以第一次同房未见落红也是有可能的。
相反,没有孔的处女膜才是“畸形的”,会导致经血不能排出,从而在体内积累压迫,造成腹痛,医学上称之为“处女膜闭锁”,需要手术切开以恢复正常。
这就是我“尤特蕾丝”所在的大家族了,今天的初认识就到这里吧!
我国一年到底有多少女性患有子宫颈癌?
有没有地域性差异呢?
听说现在子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从全世界的癌症数据看,子宫颈癌是全球妇女第四大常见癌症,据报道,2022年有66.10万例新发病例,34.82万死亡病例。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全球约84%的新发病例来自低、中等收入国家。通过开展HPV疫苗接种、子宫颈癌筛查等干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丹麦、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子宫颈癌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子宫颈癌能够被有效预防。
我国最新癌症数据公布,2022年有15.07万女性患子宫颈癌,每10万女性中约有21.18人发病,发病率在女性癌症中排第五位,且近年来,发病患者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来中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现不同程度上升的趋势,中西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农村地区和山区患病率更高。
那么,子宫颈癌患者多是什么年龄段的女性呢?
在我国,20岁以前的女性少见发病。女性在25岁之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的高峰在50~55岁。注意,这并不代表55岁之后的女性不会患子宫颈癌,只是发病率有所降低,60~70岁又有一波高峰出现。但是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逐渐降低,有年轻化趋势。
此外,在我国,子宫颈癌发病有地区差异,呈现出农村发病率稍高于城市的特征。而且,在城市地区,子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往往更低。
为了减轻全球子宫颈癌疾病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8年发起了消除全球子宫颈癌行动计划,并在2020年11月正式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94个国家的积极响应。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1世纪末把子宫颈癌这一女性生殖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降低到4/100000以下,即达到罕见病的发生率,实现全球消除子宫颈癌;同时确立了2030年实现“90-70-90”的阶段性防控目标,这是指到2030年对子宫颈癌的防控要达到:
①90%的女孩子在15岁前全程接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
②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接受高效能的子宫颈癌筛查;
③90%已确诊子宫颈疾病的患者得到治疗(包括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和子宫颈癌患者)。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注女性健康,预防子宫颈癌,消除子宫颈癌!
女性为什么会患子宫颈癌呢?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系。
1.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
人乳头状瘤病毒,顾名思义,是一种病毒,英文名简称HPV。HPV不是一个病毒在单打独斗,而是一个数量众多的团队!HPV团队内部主要有两大势力,分别是有致癌性的高危型和没有致癌性的低危型。高危型HPV团队中,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都是子宫颈的头号克星,到了子宫颈就不想走,导致持续感染,最终极易让子宫颈上皮细胞暴走变异,继而引发子宫颈癌。总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最主要的病因。
2.错综复杂的性风险
女性初次性行为年龄较早、性行为频繁、多个性伴侣,以及无保护的性行为、性卫生不良或者患有性传播疾病等都会增加患子宫颈癌的风险。
为什么子宫颈癌和性行为密切相关呢?
首先,HPV主要通过性接触悄悄潜入阴道和子宫颈。HPV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感染了HPV,女性更容易发生子宫颈癌和阴道癌,而男性发生阴茎癌的概率却较低。
其次,性行为频繁、有多个性伙伴,容易导致阴道微环境改变,免疫保护屏障破坏,并且同时感染多个高危型HPV的风险增加,危险等级直线飙升,患子宫颈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越早开始性行为的女孩,患上子宫颈癌的可能性就越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少女的子宫颈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防御系统功能还不完全,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因此,如果太早体验“性”福,那么感染高危型HPV并呈持续感染状态的概率会更大,更容易发展为子宫颈癌!
另外,有些性传播疾病,比如艾滋病、淋病、梅毒等,它们往往是HPV导致子宫颈癌的帮凶!它们不仅会直接引发子宫颈炎症、细胞损伤,还会给我们的免疫系统来个“莫名其妙”的打击,从而导致子宫颈在自我修复过程中误入歧途。
3.危险的行为习惯
危险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饮酒会一定程度削弱人体免疫功能,对子宫颈癌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就像保卫我们身体健康的军队,而吸烟、饮酒等可能会影响它们的战斗力,从而使得一些病毒、细菌等外来入侵者有了可乘之机。有研究显示,烟草燃烧后产生的有害物质还可直接损害子宫颈上皮细胞,导致癌变的风险增加。所以,与不吸烟的女性相比,吸烟女性患子宫颈癌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4.免疫功能低下
当我们的免疫系统因各种原因变得不堪一击,陷入窘境时,它就像是一个脆弱的城堡被困在围墙之内,无法有效防御外来的威胁,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种病原体逼近而束手无策。比如艾滋病患病期间,或器官移植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是一座孱弱无助的城堡,面对病毒、癌细胞等肆意入侵的敌人,毫无还手之力。
5.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但也存在争议。它们彼此间好像有一种不可言喻的联系。
说了这么多,大家不难看出,子宫颈癌不仅要靠我们自己努力预防,我们的另一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位女生请注意:找对象很重要,我们给你支支招!
一看人品:不要只看脸蛋和性格,男人的人品也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哦!女性虽然有唯一的性伴侣,但如果她的对象 同时有多个性伴侣,那么她的身体可能处于大大的危险中。不过,如果你的伴侣给你的感觉靠谱,那就别忘了给他做一份真实可靠的“HPV背景调查”哦!
二看“前科”:男人的前妻如患有子宫颈癌,则第二任妻子患子宫颈癌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所以,不要对“前科”视而不见。
三看“硬件”:男性包皮过长,容易藏污纳垢,就容易藏匿HPV,不仅男性自己容易患阴茎癌,女伴患子宫颈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总之,在选择性伴侣时,不仅要看外表和个性,还要注意对方的健康状况和过去,以及他的卫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哦!
什么是病理类型呢?
我们人体不同部位的器官都可能发生恶性肿瘤,俗称“癌症”,但同一器官的恶性肿瘤也可以细分出很多的病理类型。这就好比同样都称为“橘子”,但是却可以分出砂糖橘、椪柑、丑橘等多个类型。当然,不同类型的“橘子”特点也不一样,比如砂糖橘甜度较高,丑橘果皮凹凸不平,椪柑皮厚粗糙。同理,虽然都是同一器官的恶性肿瘤,但是不同病理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其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等都可能有所不同。
绝大部分恶性肿瘤的确诊需要做病理检查,而要知道具体的病理类型,更需要做病理检查。
众所周知,病理诊断是临床诊疗的“指挥棒”,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原则。从取材到出结果,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作流程,才能得出最终的准确诊断。
为什么一定要等病理诊断呢?
因为病理诊断是绝大多数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俗称确诊报告,可以明确告诉我们,这个部位的疾病是什么,这直接关系到“该怎么治疗”。肿瘤治疗往往是综合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格外重要,病理诊断就像岔路口的指示牌,带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那条路。
那么,怎么知道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呢?
妇科医生在子宫颈取出部分可疑的病变组织,随后,病理科医师将这些组织经过规范处理,通过染色和显微镜下的放大观察、辨认、分析,才能做出病理诊断。对于一些少见或疑难的情况,病理科医师会进一步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帮助判断。
子宫颈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包括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等。这些结果又代表什么呢?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最常见的子宫颈癌类型,占子宫颈癌的75%~80%,其次是腺癌,约占20%,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少见类型,如腺鳞癌、胃型腺癌等。
子宫颈鳞癌,即子宫颈表面的鳞状细胞出现癌变,多呈外生型生长,因此疾病早期就会出现出血症状(比如同房后阴道流血),容易引起患者警觉,从而能够及时就医,得到及时治疗。此外,相比其他病理类型,鳞癌对放疗、化疗更为敏感,治疗效果最好。
我国近30年来子宫颈腺癌的发病率有所升高,尤其是较年轻女性。子宫颈腺癌主要发生在子宫颈管内,除了同房后阴道流血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伴有血丝及流液等,有些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因此,大家平时要多观察自身症状,当出现白带异常、阴道流液、同房后阴道流血、月经异常(阴道不规则流血)等情况时,请及时就医。此外,定期做好包括子宫颈癌筛查在内的体检也十分重要,并且相关结果应咨询妇科肿瘤医生。
你知道吗?早期子宫颈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是在体检(妇科检查和子宫颈癌筛查)中发现自己“中招”的。相反,如果是因为已经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才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多数已是中晚期了。因此,提高女性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意识是格外重要的,并且女性在有性行为后,应尽早开始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相关疾病,以提高治愈率。
那么,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总体来说,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而相应变化的。如果出现以下类似的症状,要警惕子宫颈的相关问题,尽早就医。
1.阴道流血
一般来说,多数子宫颈癌的病变是向外生长、向阴道突出,呈菜花样外观,质脆,碰之易出血。因此,子宫颈癌相关的阴道流血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即性行为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者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等症状。如果病变部位向内生长,藏在子宫颈管中,阴道流血的情况会比较晚出现。而出血量的多少则与肿瘤大小、侵犯血管情况等有关,病灶较大,或病变侵犯了大血管,则可能引发阴道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育龄期女性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有规律的月经周期及经期,但凡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异常情况,在排除妊娠相关、内分泌失调原因后,应警惕子宫颈或子宫内膜的病变。
所以,要特别注意阴道接触性出血,尤其是性行为后阴道流血,这可能是早期宫颈癌的临床表现。
老年女性则常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除了提示可能出现子宫颈病变以外,还有子宫内膜病变及卵巢肿瘤等其他妇科疾病的可能性,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和明确,例如妇科检查、HPV检测、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彩超等。
2.阴道排液
一些患者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呈稀薄如水样、血性、黏液样或米泔状、脓性。这些表现有可能被患者误认为是阴道炎或子宫颈炎而未能及时到医院就诊。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常因癌组织局部坏死伴感染,出现米泔样或脓性伴有特殊恶臭的阴道分泌物。
因此,女性一旦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异常阴道分泌物,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妇科或妇科肿瘤科就诊,经过专科医生行妇科检查等初步查体后方可做出下一步判断,切忌讳疾忌医,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3.其他晚期临床表现
子宫颈癌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例如:肿瘤较大向前压迫或侵犯膀胱引起尿频、尿急、血尿等;肿瘤向后压迫直肠可能导致排便困难、血便等;肿瘤侵犯至骨盆壁则会导致腰痛、骨盆痛,甚至下肢放射性疼痛等;肿瘤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会出现输尿管梗阻、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甚至尿毒症,也有腰胀痛、尿少等症状;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乏力、消瘦等恶病质全身症状。
以上都是子宫颈癌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所有女性请注意: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务必重视,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放心。症状不典型的情况也偶有发生,因此定期体检也很重要。
当侦探家遇上子宫:揭秘子宫颈癌的诊断奥秘!
今天我们要揭开一个神秘的案件——子宫颈癌的诊断奥秘!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五位!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个案件的线索——过往经历。如果你有高危型HPV感染史、过早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不利情况,那可是个重要线索哦!
接下来,我们需要观察一下现场——临床表现。如果你出现性生活后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者白带异常、阴道流液伴有腥臭味等情况,那可是个很有嫌疑的表现!
好了,我们需要进行一些侦查手段了——诊断检查。
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简称TCT)与HPV检测: 发现早期病变!
子宫颈TCT和HPV检测就是子宫颈癌筛查常备的侦探组合!它们能够发现子宫颈癌的早期迹象,就像是找出隐藏的坏人一样。即使你感觉身体没什么问题,这些检查也能通过细致地观察细胞外观有无改变、检测有无HPV感染,帮你发现可能存在的早期病变或潜在的病变。它们就像是专业的侦探,为了保护你的健康,会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明确进一步的诊断检查。
妇科检查: 实地探查,直视子宫颈及周围病变情况!
妇科检查是诊断包括子宫颈癌在内的子宫颈病变的一项基础操作。从解剖学角度来讲,不同于我们腹腔、胸腔内的器官,子宫颈是通过妇科检查就能直接查看外观有无异常的器官,并且便于取材以进行相关检测及必要时活检。对于子宫颈癌患者,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即是否是子宫颈癌),而综合分析妇科查体情况与磁共振(MRI)、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可以初步判断疾病分期(即判断是子宫颈癌的早期、中期或晚期)。
妇科检查时,首先进行的是肉眼观察,医生借助窥阴器等专业工具,可以看到阴道及子宫颈表面的情况,有些子宫颈癌患者的阴道或宫颈表面会呈菜花状或者溃疡火山口状等外观,有经验的医生一看到这些,基本上就判断得八九不离十了。
其次,三合诊是妇科检查中的“重头戏”,能够揭示阴道、子宫颈和子宫周围的各种秘密。医生们通过这个方法,可以了解子宫的大小、位置、活动度,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盆壁之间的关系等,甚至还能有子宫周围病变的意外发现,从而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明确分期。
大家不要小看这些检查方法哦,因为妇科检查是绝大多数妇科疾病诊断的基础,可以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所以姐妹们在体检的时候,一定不要因为害羞而拒绝妇科检查哦。
碘试验: 揭秘病变藏身之地!
除了传统的妇科检查,我们还有一项特别的绝招——碘试验,这招一般用于初次子宫颈癌筛查出现异常,医生高度怀疑有病变的情况。它不仅可以帮我们准确定位病变区域,还能对那些可疑度高的病变区域进行活检,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阴道镜: 病变定位达人,精准找出子宫颈癌藏匿之处!
除此之外,阴道镜检查也是个重要的侦查手段,它联合碘试验一起,通过放大作用,帮助医生更好判断病变的精确位点,能够进一步提高活检的准确率。有了它,我们可以发现症状不典型的早期子宫颈癌病变,避免漏诊、误诊而导致延误病情。
肿瘤标志物: 子宫颈癌诊断的得力助手,揭开隐形威胁!
除了上述检查,实验室检验在妇科诊断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时,肿瘤标志物闪亮登场!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评估治疗效果,还能在随访中为我们揭示病情的变化。其中,鳞状细胞抗原(SCCA)被誉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头号通缉令”,只要血清中SCCA水平超过1.5mg/mL,就意味着子宫颈可能存在异常情况!当然,除了SCCA,还有其他肿瘤标志物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比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或糖类抗原19-9(CA19-9),如果它们升高,那可能预示着体内存在子宫颈腺癌的潜在威胁!
组织病理学: 子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
再厉害的高手也有走眼的时候,病理检查是绝大多数疾病确诊的重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就好比我们怀疑某人是小偷,法官如果要给他定罪,就必须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否则也只能停留在怀疑阶段。
病理检查可以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①有没有子宫颈恶性肿瘤?②如果有,具体是什么组织学类型?是鳞癌、腺癌,还是腺鳞癌,或其他少见类型?③肿瘤的分化程度是高、中、低哪种……
所以,诊断子宫颈癌,最不可缺少的检查非病理检查莫属了。
影像学检查: 治疗决策中的关键角色,揭示肿瘤侵犯的范围和程度!
当我们需要了解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和程度时,影像学检查就派上了用场。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做出临床决策并评估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是一类检查方法,各具特点,医生需要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病情选择适合的影像学检查,以了解肿瘤藏身的地方。
腹盆腔彩超就像是给身体拍了一张微缩版的照片,通过观察这张微缩版的照片,医生可以大概了解子宫颈的一些变化。
腹盆腔MRI是子宫颈癌患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就像是给子宫颈做了一次扫描。通过MRI,医生可以发现病变并准确判断其大小、位置、是否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与周围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以及周围组织器官是否受到侵犯。MRI检查就好像给包括子宫颈在内的腹盆腔各个器官制作了一份详细的地图一样!相比CT检查,MRI检查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
腹盆腔CT主要用于患者体内有金属置入物无法做MRI的情况,例如安置了有金属成分的避孕环等,这时就适合在比较大的范围内了解肿瘤的侵犯范围和程度。腹盆腔CT就像给盆腹腔拍了一张特写照!
胸部CT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肺部原发或转移病变、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它们就像是给肺部和纵隔淋巴结进行了精密的安检,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PET/CT或PET/MRI是更先进的影像学检查,价格相对昂贵,但灵敏度更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小、更隐蔽的肿瘤病变,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就像给全身拍了一组特别的艺术照!
子宫颈癌患者可能涉及的其他检查还包括膀胱镜和直肠镜等,因为从生理解剖位置来说,膀胱和直肠是子宫颈的隔壁邻居,故可能出现子宫颈癌侵犯膀胱、直肠的情况。它们就像给怀疑受到侵犯的膀胱和直肠做了一次小窥探,帮助我们了解膀胱、直肠内部有无明显异常,必要时应采取活检以明确诊断。
核素骨扫描仅在怀疑有骨转移的患者中使用,就像是给骨头做了一组X光片,帮助医生找到可能存在的骨转移。
总之,以上这些检查手段都是“子宫颈癌侦探联盟”的一员,当它们出动,子宫颈癌将无所遁形!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在它们的辅助下才能运筹帷幄,合理安排每项检查,精准诊断,尽早治疗。
当确诊了子宫颈癌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问:“我的癌症是早期还是晚期?”因为在她们的观念中,“癌症晚期”等同于被判“死刑”。
那么,子宫颈癌分早期和晚期吗?
目前子宫颈癌采用的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根据肿瘤的局部生长、淋巴结有无转移、远处有无转移来综合判断分期。
子宫颈癌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这4个分期中,Ⅰ期及部分Ⅱ期通常就是大家理解的“早期”,而Ⅲ期及Ⅳ期相应地就是通俗说法的“晚期”。
此外,子宫颈在发展成恶性的子宫颈癌之前,还会经历一个介于“良恶”之间的时期,即子宫颈癌前病变。此时子宫颈细胞已经变得异常,并有可能癌变。一般来说,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子宫颈癌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当然也有个别的患者,发展比较快。
对于不同的分类方法,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名称可能不同,目前称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既往称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根据异常细胞所占比例,CIN分为三级:CIN1(轻度非典型增生)、CIN2(中度非典型增生)和CIN3(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粗略地说,LSIL相当于CIN1,HSIL相当于CIN3和大部分CIN2。值得注意的是,CIN3中的原位癌听上去很吓人,实际上还没到“癌”的恶性程度,所以,现在已经不用“原位癌”这一名称,但这个阶段也应该尽快接受治疗了。
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都可能出现自然消退,或持续存在,或进一步发展的情况。疾病发展至HSIL时如果及时治疗,可以避免进一步发展成癌。
那么子宫颈癌的具体分期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Ⅰ期: 早期局限
Ⅰ期子宫颈癌象征着疾病尚处于萌芽阶段,癌灶被严格限制在子宫颈内,即便是轻微扩散至子宫体,在此阶段也可忽略不计。这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多数早期发现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或放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Ⅱ期: 局部扩展
Ⅱ期子宫颈癌标志着癌灶开始突破子宫颈的界限,向周围组织蔓延,但尚未触及阴道下1/3或骨盆壁。
Ⅲ期: 广泛扩展
Ⅲ期子宫颈癌是疾病广泛扩展的标志,癌灶不仅累及阴道下1/3,还可能扩展到骨盆壁,甚至引起肾盂积水或影响肾功能,同时可能累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Ⅳ期: 晚期转移
Ⅳ期子宫颈癌是疾病的最晚期阶段,肿瘤已侵犯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或发生远处转移。
疾病的不同分期,决定着治疗方案也不同。
子宫颈癌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就像是一支精锐的先锋部队,迅速果断地进入并清扫战场,广泛性手术可以切除肿瘤和受侵犯的组织。
而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则像是一支强大的后援部队,为子宫颈癌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增援。放疗和化疗使用高能辐射和生化武器,以消灭癌细胞。而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以不同的作用机制与放、化疗产生协同效应,为整体治疗效果增添力量。
特别要强调的是,肿瘤分期并不是决定选用哪种治疗方法的唯一因素。有时,不同分期的癌症可能以相同的方式治疗,或者相同分期的癌症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治疗,需要由妇科肿瘤专科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放疗适合于所有的期别。部分早期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疾病或年龄大而难以承受手术,以及一些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可以直接采取放、化疗,相当一部分人同样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认为只有手术才是最好的哦,也不要认为不能手术就等于没救了!只有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才是最好的。
子宫颈癌是根据什么来分期的呢?
通常来说,在病理组织学确诊后,医生需要在体格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影像学、术后病理诊断(手术治疗)等资料方能确定具体分期。
前面提到,子宫颈癌有一些典型症状,比如阴道流血、阴道流液等。但是,有时女性一发现症状就来看病,却已经不是疾病的早期阶段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一般来说症状与癌症分期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但是在子宫颈癌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隐痛不适等,容易被忽视,待症状明显时再到院就诊,则出现已经不是早期的情况。
没有明显症状,难道就没有办法在早期发现疾病了吗?
当然有,做子宫颈癌筛查呀。
我们女性要爱护自己,定期做好子宫颈癌筛查,不能认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做筛查”,更不能在出现了阴道流血流液、腹痛等症状时仍不去检查。
肿瘤晚期就代表没有治疗价值了吗?
肯定不是!
虽然肿瘤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晚期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生存和慢病化管理。然而,患者的年龄、身体的基本状况、肿瘤特性等个体差异因素,以及对治疗的不同反应也会影响治疗和预后。
总之,做好子宫颈癌的预防措施,才能远离子宫颈癌,对于已经发病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将肿瘤的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