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以为,乳房全切后就再也不用担忧乳腺癌的复发,可以安心生活了。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康复的道路上仍然充满了挑战和未知。对于我们这些对医学了解不多的乳腺癌患者来说,身体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引发我们的焦虑和不安,我也是其中之一。
2009年2月,我的左乳突然出现了严重的肿胀和疼痛,我前往广东省中医院进行检查,结果竟然被诊断为乳腺癌。由于肿瘤体积过大,当时无法进行手术,因此我必须先接受新辅助化疗。经过四轮化疗后,医生评估我可以进行手术了。于是,在2009年5月,我接受了左乳全切术。术后我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中药调理,并定期进行复查。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身体检,每年做一次X线检查。
然而,每次的检查结果都显示我的右乳存在不规则的回声。X线检查的结果更是让我心生恐惧——同一部位出现了多个针样钙化点。报告单上写着:右乳晕后腺体密度稍不均匀,部分区域密度增浓,出现模糊的小结节状阴影,特别是右乳上方区域,密度增浓且不均匀,其中可见数个针尖大小的钙化点。结论显示我右乳呈现混合型纤维囊性增生,BI-RADS分级为2级,医生建议我定期进行复查。
尽管医生们每次都告诉我问题并不严重,只需定期检查即可;但由于我曾经历过左乳的严重病情,现在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格外关注。虽然右乳目前并未检查出肿块,但这些钙化点让我深感忧虑,它们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我时刻担心会突然恶变为癌症。
如今,我更加担忧的是:这些钙化点到底有多严重?我是否需要服用药物或通过手术切除它们?又是否需要进行化疗或补充使用曲妥珠单抗?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这个钙化点已经成为我的心病,我既担心又无助,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患者小弟)
【乳腺专科医生答复】
现在,许多人在听到“钙化”这个词时会感到特别紧张,立刻将其与乳腺癌联系在一起。首先,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乳腺钙化的含义。钙化,实际上是乳腺X线检测到的乳房内部的钙质沉积现象。导致乳腺钙化的因素众多,例如肿瘤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导管内癌的坏死、含盐物质的分泌、钙盐的沉积、血管的钙化、良性肿瘤的存在,以及乳汁和皮肤等因素。
良性钙化包括皮肤钙化、血管钙化、良性肿瘤钙化等。从钙化形态上看,它们可以呈现为爆米花样、粗棒状、圆形、蛋壳样、中空状、牛奶样、缝线样及点状等。例如,长期存在于体内的纤维腺瘤可能会展现出像爆米花一样粗大的钙化形态。如果之前进行过乳腺手术,手术中所使用的缝线在体内钙化后,其在乳腺X线上的表现就像缝纫用的线一样。
具有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在形态上通常表现为细沙粒状、小杆状、短棒状等,而从分布上看,它们可能呈现簇状、沿导管走向或弥漫性分布。在乳腺X线片中,如果在1cm 3 的范围内能观察到5个以上且直径小于或等于0.5mm的微小钙化灶,那么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钙化灶的数量越多,密集度越高,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因为细小的钙化灶往往出现在细胞生长分裂较为活跃的区域。如果局部有多个细小的钙化点聚集形成簇状,这可能意味着存在小的乳腺癌病灶。
总体而言,良性钙化灶通常比恶性钙化灶更为粗大,且边缘呈现粗糙或清晰的改变;而恶性钙化灶则通常较小且更为聚集。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可以从钙化灶的形态和分布特征来进行判断。
大家普遍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在乳腺X线检查中发现了钙化灶,是否一定要进行手术?对于这个问题,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有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乳腺彩超。如果钙化灶呈现出单纯的良性形态,通常不需要进行活检。例如,当乳腺X线检查发现钙化灶,同时乳腺彩超检查发现乳腺存在多发囊肿,并且在同一位置也观察到钙化现象时,这种钙化很可能是由于囊肿中的物质沉积所引起的,因此并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不能确定的钙化灶,乳腺科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密切的随访观察,或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进行病理活检(如患者存在极度焦虑情绪、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手术意愿强烈或有对侧乳腺癌的个人病史等)。如果钙化灶被认为具有高度恶性的可能性,则需要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活检的方式包括手术切检、定位空芯针活检、麦默通微创活检,以及影像学引导下的定位活检等。
也可使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技术,运用“第二眼”超声进行反复扫查,以精确定位微钙化分布集中的区域,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操作。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时间短、创伤小等诸多优点。
【专家建议】
乳腺钙化灶既有良性形态也有恶性形态存在,因此大家应该定期进行复查以密切关注其变化情况。乳腺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综合判断,给出专业的意见和治疗方案。
(丘嫦医生、许锐主任)
主要参考文献
邵志敏,沈镇宙,徐兵河.乳腺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