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一名乳腺癌幸存者,在经历了手术和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之后,我在术后两年的体检中,在右锁骨上窝发现了一个结节。那时的我,内心充满了恐惧与迷茫,深怕这是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如果真的如此,对我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化疗的痛苦经历仍刻骨铭心,让我一度想要放弃治疗。幸运的是,司徒主任耐心地开导我,详尽地分析了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最终,我下定决心入院接受了锁骨上窝和左腋下淋巴结的切除手术。等待病理结果的日子如同煎熬,每一天都像是度日如年。终于在几天后,我等到了期盼已久的结果——良性!心中的巨石瞬间落地。恰逢朋友来访,我们一起分享了这份喜悦,病房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和祝福。我由衷地感激医护人员、朋友和家人的关怀与支持。我想对所有姐妹们说,一旦发现身体有任何异常,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为了自己和家人,我们要倍加珍爱生命!
那么,乳腺癌术后锁骨上下窝出现的淋巴结肿大,是否都像我所经历的那样是良性的呢?我们又该在何种情况下保持警惕,及时就医呢?如果真的是恶性淋巴结,医生会建议我再次接受化疗吗?那将是一段多么艰难的时光啊!但无论如何,我都会怀揣希望,勇敢面对。
(患者颖虹)
【乳腺专科医生答复】
乳腺癌术后,医生会遵循指南定期为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在细心的检查过程中,除了乳房,医生还会触诊患者的双侧腋下和双侧锁骨上下窝。这一举动意在何为呢?这是医生在检查是否存在肿大的淋巴结。有些淋巴结因体积较大或患者形体偏瘦,可以在体表明显观察到突起的肿物,形态小至豆子般,大如红枣、核桃。然而,有些淋巴结位置较深,触诊无法探及,这时便需借助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当患者看到检查报告中“肿大淋巴结”几个字时,往往会心生忧虑,担心病情是否复发,严重程度如何,甚至对生命的剩余时间产生疑虑。
目前,乳腺癌术后锁骨上下窝的肿大淋巴结大多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其中彩超因其便捷性和常用性而广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肿大的淋巴结并非全部由肿瘤侵犯引起,还可能与炎症或反应性增生有关。这些不同的病因在彩超图像上均有所体现。良性淋巴结呈现出典型的类肾形回声,而恶性淋巴结则因肿瘤侵蚀导致淋巴结髓质部的高回声部分或全部消失。经验丰富的彩超医生可根据这些典型的声像特征作出初步判断。若淋巴结形态良性,医生会建议进行动态观察;若形态疑似恶性,则会建议进行病理检查,因为只有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才能确诊为癌转移。
淋巴结的病理检查方法包括手术活检、粗针穿刺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等。细针穿刺类似于打针的动作,通过细针吸取细胞进行检查。这种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且应用广泛,可以为乳腺癌转移的淋巴结提供确切诊断。然而,由于抽取的细胞数量有限,存在假阴性的可能性。如果结果为阴性但医生仍怀疑有转移可能,则必须重复进行针吸或采用粗针穿刺、手术切除活检等方法。粗针穿刺则是使用活检枪抽取淋巴结组织,其准确性可能更高。但考虑到锁骨上下窝血管丰富,且粗针穿刺对淋巴结大小有一定要求,因此医生需综合评估其适用性。手术活检则是通过小手术完整切除淋巴结以进行检查,这种方法准确性最高,且充足的组织量可以方便病理科医生进行更深入的指标分析,如ER、PR、HER2阳性等,甚至对于疑难患者还可以进行多基因检测。
有些患者可能会担忧,若活检病理结果显示为乳腺癌转移,是否就意味着无法挽救了。医生完全能理解这种担忧,然而,即便活检证实存在转移,也并不意味着病情已至极度严重。若常规检查中未发现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如重要脏器),而仅仅是术后患侧淋巴引流区(涵盖腋窝、锁骨上、下及内乳区淋巴结)的转移,或是伴有患侧两处及以上的引流区转移,这被称为孤立性复发。根据各大指南,面对孤立性复发,我们的治疗目标是“治愈”。当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例如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手术等。具体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考虑肿瘤负荷、分子分型、复发时间,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等多个因素来作出决策。
【专家建议】
锁骨上下窝出现的结节并不全都是癌性结节。若影像学检查呈现出良性特征,则可以进行随访观察;而对于有恶性特征的结节,则需通过病理检测来确诊。目前,我们拥有多样化的治疗手段来应对这一情况。
(丘嫦医生、许锐主任)
主要参考文献
❶邵志敏,沈镇宙,徐兵河.乳腺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❷张建兴.乳腺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❸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0):954-1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