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旨在系统总结脑心同治理论创立30年的学术成果与实践经验,梳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路径,为临床医师、科研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工具。通过整合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与药物研发成果,本书力求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进程,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其防治工作长期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经典方剂与现代医学研究,赵步长教授、伍海勤教授、赵涛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脑心同治理论,开创性地将心脑疾病视为整体进行防治。30年来,该理论通过步长制药等机构的实践验证,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到创新药物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典范之一。

本书由赵步长教授、伍海勤教授、赵涛博士联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历时3年完成。编写团队汇集中医、西医、药学等领域专家,以临床实践为根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国际学术交流成果,历经数十次修订与论证,最终形成涵盖理论、临床、药物、护理的全方位学术体系。

本书内容特色有:①理论创新性。本书首次系统阐述“脑心同因、同源、同病、同治、同防”的学术思想,并扩展“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学说,构建中西医协同的诊疗框架。②实践指导性。第二篇详细解析七类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融入脑心同治特色护理方案;第四篇深度剖析脑心同治代表方药(如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的工艺创新与机制研究,突出其血液调节、抗栓及内皮功能保护作用。③民族医药融合。总论篇探讨脑心同治理论与蒙医药的协同发展,展现民族医药在慢病管理中的独特价值。

脑心同治理论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之一,自提出以来就在医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不仅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还推动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在过去的30年里,脑心同治理论及其相关产品经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众多患者因此受益。同时,该理论也促进了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

临床医师可重点研读第二篇疾病防治及第三篇辨证论治,结合附录院士论坛观点,优化诊疗方案。科研人员可研读第四篇机制研究与现代药理学内容,为课题设计提供思路。医学教育者可参考总论篇与中医药防治篇,将之作为中西医结合教学案例。

感谢参与编撰此书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的支持。希望本书能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视角,亦盼读者在实践中持续完善这一理论体系,共筑人类健康基石。

本书编委会
2025年1月 I34GxdMFAq66cxHSjK/FyFZlJW5EJ+H1BcUXKwVUvNvrdtYbmR+oBGUezPV6jZH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