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序

在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就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近20多年来,医学的目的已逐渐超越了单一的疾病治疗,而致力于发现与发展人类的自我健康能力,构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四位一体的综合医学模式。中医药学是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保障民族繁衍昌盛、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在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药学是古代科学的瑰宝,它不仅是医疗技术的集合,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底蕴与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健康观念的变化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的独特价值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传承创新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

我多次讲过,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其中“治未病”这种最积极的预防医学思想就是其一。“治未病”这一中医学的核心理念,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所阐述,它强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智慧。赵步长教授等医学专家,深谙“治未病”之精髓,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提出了“脑心同治”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说,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路径。

《脑心同治理论与实践三十年》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辑出版。赵步长教授、伍海勤教授、赵涛博士携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了这部集理论创新、临床实践、预防保健与科普宣教于一体的力作。全书以脑心同治理论为核心,系统阐述了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多靶点综合作用与机制,展现了中药复方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通脉舒络等方面的显著疗效,也彰显其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预防保健优势。

此书的问世,不仅是对脑心同治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展示,更是对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发展的有力推动。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激发了更多关于中医药创新应用的思考与探索。相信随着《脑心同治理论与实践三十年》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中医药将在健康中国建设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中国人民,也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书将付梓,谨呈为序。


2024年9月写于天津静海团泊湖畔

注: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sSPhaexTJFnP7de1LPFc7MKATgr7vQ18+I3LuPM+PY8I5dwe12Nx46TKR7jUwo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