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Project 青铜组

九月的北京,清晨已经带着一丝凉意。苏辞提前十分钟来到文物库房门口,此时库房外已经站了几个人,都是修复部的同事,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修复师,也有和陈萌萌一样的年轻实习生。王师傅看到苏辞过来,连忙打招呼:“苏辞,你来了,听说这次的项目交给你负责,可得好好露一手。”

王师傅名叫王建国,是修复部的老员工,擅长陶瓷修复,性格开朗,平时很照顾苏辞。苏辞笑着点头:“王师傅您过奖了,还得靠大家一起努力。”

“这话说得对,咱们是团队合作嘛。”王师傅拍了拍苏辞的肩膀,“不过话说回来,这批青铜器可不一般,我昨天听李主任说,考古队在发掘的时候还遇到了不少怪事呢。”

苏辞心里一动:“哦?什么怪事?”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仪器时不时失灵,还有几个队员莫名其妙发低烧,不过后来检查了一下,说是环境因素导致的,也没太当回事。”王师傅压低声音,“不过我总觉得,老古董这东西,有时候邪门得很,你修复的时候可得多注意点。”

苏辞点点头,他比谁都清楚文物的“邪门”,只是这种事,他没法跟别人解释。

九点整,李建明主任带着考古队的负责人走进库房。考古队负责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张磊,皮肤黝黑,看起来很精干。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神情:“各位老师好,我是张磊,负责龙山墓葬群的发掘工作。这次能和国家博物馆的修复团队合作,我非常荣幸。”

李建明示意大家安静:“好了,人都到齐了,咱们先去库房里面看看文物,然后再开会讨论修复方案。张老师,麻烦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情况。”

库房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外面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库房内部采用恒温恒湿设计,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控制在55%,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泥土的腥气。二十三件青铜器被分别放在特制的展柜里,展柜的玻璃上贴着编号,灯光从上方照射下来,将青铜器表面的锈迹照得一清二楚。

张磊走到第一个展柜前,里面放着一只青铜鼎:“这是一件西周晚期的兽面纹鼎,通高52厘米,口径40厘米,鼎身装饰着饕餮纹,三足为兽首形。我们在发掘的时候,发现鼎内有残留的祭祀痕迹,底部还有烟熏的痕迹,说明这件鼎曾经被用于祭祀活动。”

大家围在展柜前,仔细观察着青铜鼎。苏辞注意到,鼎身的锈迹呈现出多种颜色,有绿色的孔雀石锈,蓝色的蓝铜矿锈,还有褐色的赤铜矿锈,锈层厚度不均,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剥落的迹象。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透过玻璃观察鼎身的裂隙,发现裂隙从鼎口延伸到鼎腹,虽然不深,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器物进一步破损。

张磊继续介绍其他文物,每件青铜器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纹饰,展现出西周晚期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苏辞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在心里制定初步的修复方案,思考着如何去除锈迹、加固器物、修复裂隙。

当走到最后一个展柜前时,苏辞的脚步突然停住了。展柜里放着的,正是那只青铜觥。青铜觥通高35厘米,长48厘米,器身呈椭圆形,前端为兽首形,后端有一个兽首形的把手,器身装饰着繁复的夔龙纹和兽面纹,虽然锈迹严重,但依旧能看出其精美的造型和威严的气势。

苏辞的目光落在青铜觥的腹部,那里有一道明显的裂隙,裂隙周围的锈迹颜色更深,看起来像是曾经受到过剧烈的撞击。他伸出手,想要透过玻璃触摸一下器物,就在这时,一股莫名的寒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苏老师,您怎么了?”陈萌萌注意到苏辞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苏辞回过神,摇了摇头:“没事,可能是库房里有点冷。”他收回手,心里却泛起了嘀咕,这只青铜觥给人的感觉,比其他文物要诡异得多,仿佛隐藏着什么秘密。

张磊注意到苏辞的目光,解释道:“这只青铜觥是这次出土文物中最特殊的一件,我们在发掘的时候,发现它被放在墓室的主棺旁边,周围还散落着一些祭祀用的玉器和陶器。觥内残留着一些暗红色的液体痕迹,经过检测,发现里面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和蛋白质,初步推测可能是血液。而且,这只觥的纹饰比其他器物更加繁复,上面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我们暂时还无法解读。”

“血液?”王师傅惊讶地说道,“难道这只觥是用来盛放人血的?西周时期的祭祀,应该不会这么血腥吧?”

张磊摇了摇头:“这个我们也不确定,西周时期的祭祀制度虽然严格,但不同地区、不同诸侯国的习俗可能存在差异。龙山地区在西周时期属于偏远地区,可能保留了一些比较原始的祭祀习俗。不过,这只是我们的推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李建明咳嗽了一声,打断了大家的讨论:“好了,文物大家都已经看过了,现在我们去会议室开会,讨论具体的修复方案。张老师,麻烦你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出土情况和文物的检测报告。”

会议室里,大家围坐在会议桌旁,张磊打开平板电脑,开始介绍龙山墓葬群的发掘情况:“龙山墓葬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个偏远山区,我们是今年三月份开始发掘的,一共发掘了十座墓葬,其中一座是大型贵族墓葬,这次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来自这座贵族墓葬。墓葬的规模很大,结构复杂,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除了青铜器,还有玉器、陶器、骨器等,共计三百多件。”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在发掘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奇怪的情况。首先是仪器失灵,我们携带的GPS定位仪、金属探测器等设备,在进入墓葬核心区域时,会突然失去信号,离开后又恢复正常。其次,有几名队员在进入墓葬后,出现了低烧、头晕、乏力等症状,我们当时以为是高原反应或者劳累导致的,让他们休息了几天,症状就缓解了。还有就是,墓葬的填土中含有一些特殊的矿物质,我们暂时还没有确定这些矿物质的成分和来源。”

听到这里,苏辞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仪器失灵、队员低烧、特殊矿物质,这些情况都透着诡异,不像是单纯的环境因素导致的。他不禁想起了昨天看到青铜觥时的异样感觉,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张磊介绍完出土情况,又展示了文物的检测报告:“经过初步检测,这批青铜器的合金成分主要是铜、锡、铅,符合西周晚期青铜器的合金比例。但部分器物的表面存在严重的矿化现象,尤其是那只青铜觥,矿化程度已经达到了三级,器物的结构变得非常脆弱,修复难度很大。另外,我们在几件带有铭文的器物上发现了一些模糊的文字,目前已经识别出了‘周’、‘王’、‘祭祀’等字样,其他文字还需要进一步解读。”

李建明看着大家:“现在情况大家都了解了,这批文物的修复任务非常艰巨,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历史价值极高,容不得半点差错。我已经和领导商量过了,成立一个专门的青铜器修复组,命名为‘Project 青铜组’,由苏辞担任组长,负责整体的修复工作,王师傅和其他几位老师协助,年轻的同事也跟着多学习多实践。”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苏辞身上,“苏辞,你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什么想法?”

苏辞放下手中的检测报告,指尖在桌沿轻轻摩挲着——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首先,我建议先对所有青铜器进行一次全面的无损检测,包括 X 光探伤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器物内部的裂隙分布和锈蚀成分,这样才能制定出更精准的修复方案。”他顿了顿,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尤其是那只青铜觥,矿化程度高,结构脆弱,必须先做加固处理,防止在清理过程中出现二次损坏。”

王师傅点头附和:“苏辞说得对,无损检测是基础。我之前修复过几件唐代青铜器,也是先通过 X 光找到内部的暗裂,不然盲目清理很容易把器物弄碎。”

“还有铭文的解读也很重要。”年轻的实习生小林推了推眼镜,轻声说道,“如果能解读出更多铭文内容,或许能了解这些青铜器的用途和历史背景,对修复工作也有帮助。”

李建明满意地点头:“好,那就按照这个思路来。苏辞,你负责制定详细的检测和修复计划,明天把方案交给我。王师傅,你经验丰富,多帮苏辞把关。小林,你协助考古队的张老师整理铭文资料,争取尽快解读出更多内容。”

会议结束后,苏辞留在会议室里,重新翻阅着青铜觥的照片。照片上,觥腹部的裂隙像一道狰狞的伤疤,周围的锈迹呈现出诡异的暗红色,仿佛凝固的血迹。他想起刚才在库房里感受到的寒意,指尖下意识地蜷缩起来——那种感觉,和他小时候接触到那只民国银镯子时的恐惧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来自远古的召唤,带着冰冷的诱惑。

“苏老师,你还没走啊?”张磊拿着平板电脑走了进来,看到苏辞专注的样子,忍不住问道,“还在研究那只青铜觥?”

苏辞抬起头,收起照片:“嗯,这只觥很特别,不管是造型还是纹饰,都和我之前见过的西周青铜器不太一样。”

张磊在他身边坐下,打开平板电脑里的发掘现场照片:“你看,这是我们在主棺旁边发现青铜觥时的场景。当时它被放在一个特制的木盒里,木盒外面包裹着丝绸,虽然丝绸已经腐烂了,但还能看出上面有精美的刺绣。更奇怪的是,木盒周围的泥土里,有一些不规则的黑色印记,像是被什么东西灼烧过一样。”

苏辞凑过去,仔细看着照片上的黑色印记。印记呈不规则的圆形,边缘模糊,看起来确实像是灼烧痕迹,但又不太像普通火焰造成的——更像是某种低温燃烧后留下的痕迹。“这些印记有没有取样检测?”

“取了,但是检测结果还没出来。”张磊无奈地耸耸肩,“我们队里的设备有限,只能送到省里的实验室去检测,估计还得等几天。对了,苏老师,你在修复文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奇怪的事情?比如……文物带来的特殊感觉?”

苏辞心里一紧,抬头看向张磊。张磊的眼神里带着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不像是在试探,更像是在寻找共鸣。“怎么这么问?”

张磊苦笑了一下,揉了揉太阳穴:“其实,在发掘那只青铜觥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太对劲。当时我伸手去拿木盒,手指刚碰到木盒的瞬间,突然觉得一阵头晕,眼前好像闪过一些奇怪的画面——昏暗的房间,跳动的火焰,还有一些模糊的人影。我以为是太累了,没当回事,可后来又有两个队员说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苏辞的心沉了下去。张磊他们遇到的情况,和他的“触灵”能力何其相似。难道这只青铜觥的力量,已经强大到能影响普通人了?“你们出现这种情况后,有没有做过检查?”

“做了,医生说我们是过度劳累导致的神经衰弱。”张磊叹了口气,“可我总觉得没那么简单。那只青铜觥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有生命一样,一直在盯着我看。”

苏辞沉默了。他知道,张磊说的是真的。那只青铜觥里,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危险。“张老师,如果检测结果出来了,麻烦你第一时间告诉我。”

“好,没问题。”张磊站起身,“那我先走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随时给我打电话。”

张磊走后,会议室里只剩下苏辞一个人。他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充满了不安。他知道,接下来的修复工作,不仅仅是对他专业技能的考验,更是对他意志力的挑战。那只青铜觥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谁也不知道会释放出什么可怕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苏辞就把详细的检测和修复计划交给了李建明。计划里,他把青铜觥的修复工作放在了最后——他需要时间做准备,也需要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避免在修复过程中出现能力失控的情况。

上午十点,无损检测工作正式开始。苏辞和王师傅一起,将青铜器一件件搬到检测室。检测室里,大型 X 光机和红外光谱仪已经准备就绪,操作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正在调试设备。

“先从简单的开始吧,就这只青铜爵。”王师傅指着一只造型相对简单的青铜爵说道。苏辞点点头,和王师傅一起,小心翼翼地将青铜爵放在检测台上。

X 光机启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屏幕上,青铜爵的内部结构逐渐清晰起来。“还好,内部没有明显的暗裂,只是底部有一些轻微的锈蚀。”操作人员指着屏幕说道,“锈蚀成分主要是孔雀石和蓝铜矿,属于常见的青铜器锈蚀类型,处理起来难度不大。”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们陆续检测了鼎、簋、编钟等器物,除了几件器物有轻微的内部裂隙外,整体情况比预想的要好。直到下午三点,终于轮到那只青铜觥。

苏辞亲自将青铜觥从展柜里抱出来——他特意戴上了加厚的手套,尽量减少皮肤与器物的直接接触。青铜觥的重量比他想象的要轻,可能是因为矿化导致器物结构变得疏松。他小心翼翼地将青铜觥放在检测台上,调整好角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X 光机再次启动,屏幕上渐渐出现了青铜觥的内部影像。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屏幕上,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突然,苏辞的瞳孔猛地收缩——在青铜觥的腹部,也就是那道明显裂隙的位置,竟然有一个不规则的阴影!

“那是什么?”王师傅指着屏幕上的阴影,惊讶地说道,“是内部的锈蚀,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操作人员调整了一下设备参数,阴影变得更加清晰。“看起来不像是锈蚀,锈蚀的密度比较均匀,而这个阴影的密度不均匀,边缘还有一些奇怪的纹路。”他皱着眉头,“我从来没在青铜器里见过这种东西。”

苏辞的心跳开始加速。那个阴影的形状,竟然和他之前在幻境中看到的眼睛图案有几分相似!难道说,青铜觥的内部,还藏着其他东西?“能不能用红外光谱仪检测一下?看看那个阴影的成分是什么。”

“可以,不过需要把青铜觥转移到红外检测台上。”操作人员说道。苏辞和王师傅一起,小心翼翼地将青铜觥转移到另一个检测台上。红外光谱仪启动,激光扫描过青铜觥的腹部,屏幕上出现了复杂的光谱图。

“奇怪,光谱图上显示的成分除了铜、锡、铅之外,还有一种未知的物质。”操作人员的语气带着困惑,“这种物质的光谱曲线很特殊,不在我们的数据库里,无法确定是什么。”

苏辞看着屏幕上的光谱图,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那个未知物质,会不会就是导致他产生幻境、张磊他们出现不适的原因?“能不能提取一点样本进行检测?”

王师傅连忙摇头:“不行,现在还不知道那个未知物质的性质,盲目取样很容易损坏器物。而且这只青铜觥的结构已经很脆弱了,一旦出现损坏,很难修复。”

苏辞知道王师傅说得对,他只能强压下心中的好奇,说道:“那先把检测结果保存下来,等后续再想办法。今天的检测工作就到这里吧,大家都辛苦了。”

离开检测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苏辞独自一人走在走廊里,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手套,指尖似乎还能感受到青铜觥带来的冰冷触感。那个隐藏在青铜觥内部的未知物质,那个诡异的阴影,还有那些模糊的幻境……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方向——这只青铜觥,绝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古代祭祀器物。

回到家,苏辞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书房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文物修复和历史研究的书籍,还有一些他收集的古代器物图谱。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西周青铜器纹饰图谱》,翻到关于兽面纹的章节。图谱上的兽面纹大多对称规整,线条流畅,而青铜觥上的兽面纹,却带着一种扭曲的诡异感,眼睛的位置格外突出,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个看到它的人。

苏辞又拿出一本《中国古代祭祀制度研究》,翻到西周部分。书中记载,西周时期的祭祀主要以祭祀天地、祖先和神灵为主,祭祀用品多为牛羊猪等牲畜,很少有用人作为祭品的记载。可张磊说,青铜觥内残留着血液痕迹,难道真的存在人祭的情况?

他越想越觉得混乱,索性合上书本,走到窗边。窗外,城市的灯光璀璨,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可苏辞的心里,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透不过气来。他知道,从接手这个项目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卷入了一场无法预料的风暴之中。而那只青铜觥,就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第二天一早,苏辞刚到工作室,就看到陈萌萌拿着一份文件匆匆跑过来:“苏老师,检测报告出来了!张老师刚才送过来的,里面有那个黑色印记的检测结果。”

苏辞连忙接过文件,翻开一看,瞳孔猛地收缩。检测报告上写着:黑色印记的成分中,除了泥土和有机质外,还含有大量的碳和硫化物,以及一种未知的放射性元素。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很短,目前已经几乎检测不到,但根据残留的痕迹判断,这种元素曾经具有很强的辐射性。

“放射性元素?”王师傅凑过来看了一眼报告,惊讶地说道,“西周时期的墓葬里,怎么会有放射性元素?这不可能啊!”

苏辞没有说话,他的手指紧紧攥着报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放射性元素、未知物质、诡异的幻境……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此刻在他的脑海里渐渐串联起来。他突然想起了昨天在检测室里看到的那个阴影,那个和眼睛图案相似的阴影——难道说,这只青铜觥,和某种超出人类认知的力量有关?

就在这时,苏辞的手机响了。他拿出手机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号码。犹豫了一下,他还是按下了接听键:“喂,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声音优雅而富有磁性:“请问是苏辞老师吗?我是顾嫣然,之前和贵馆联系过,想要捐赠一批文物,顺便了解一下 XM-007项目的情况。”

苏辞心里一动,顾嫣然?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他想了想,才记起李主任之前提到过,有一位海外华裔收藏家想要捐赠文物。“您好,顾女士。我是苏辞,负责 XM-007项目的修复工作。”

“苏老师您好,冒昧打扰了。”顾嫣然的声音带着笑意,“我明天上午会去贵馆拜访,想当面和您聊聊青铜器的修复情况,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

苏辞犹豫了一下,他不知道顾嫣然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但直觉告诉他,这个女人不简单。“好,明天上午十点,我在工作室等您。”

挂了电话,苏辞看着窗外,心里充满了疑虑。顾嫣然的突然出现,到底是巧合,还是冲着那批青铜器来的?他隐隐觉得,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悄悄展开。 ZYOBHRaS46DEOQvaQoEnW5dXAt2788xOmaZqn3Yi9OktxO5Tt6ddbtgp2E7DZ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