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碎镜重圆

清晨七点半的国家博物馆文物修复部,阳光还没来得及完全漫过长安街的屋脊,工作室里已经亮起了冷白色的无影灯。苏辞推开厚重的防火门时,走廊里的声控灯应声亮起,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习惯性地先去茶水间接了杯温水,指尖触到陶瓷杯壁的瞬间,细微的凉意顺着神经末梢蔓延开,这让他紧绷的肩线稍稍放松了些。

工作室的百叶窗只拉开了三指宽,光线斜斜地落在操作台上,刚好照亮那只躺在软木垫上的清代雍正官窑青花梅瓶。瓶身已经被拆解成了十七片碎片,最大的一块保留着完整的瓶口,最小的碎片还没有指甲盖大,正被小心地放在铺着绒布的玻璃培养皿里。苏辞换上白色防护服,戴上双层手套——内层是超薄的医用乳胶手套,能让他更敏锐地感知文物表面的纹理,外层则是耐磨的丁腈手套,防止意外刮伤碎片。

他坐在操作台前,先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一块碎片的断面。放大镜的镜片反射着冷光,将瓷片边缘的细微裂痕放大数倍。这只梅瓶是上个月从私人藏家手中征集而来的,据说是在一次搬家过程中不慎摔落,藏家心疼不已,辗转多次才联系到国家博物馆的修复团队。苏辞的指尖轻轻拂过最大一块碎片的断面,能清晰地感受到釉面断裂处的锋利,以及胎土内部细密的孔隙——雍正时期的官窑瓷胎采用的是“二元配方法”,胎土中高岭土的比例极高,因此胎质细腻,断面呈现出温润的象牙白色。

“苏老师,早啊。”门口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实习生陈萌萌抱着一个文件袋走进来,脸上还带着刚毕业的青涩,“王师傅让我把昨天那批唐三彩俑的检测报告给您送过来,顺便看看您这梅瓶修得怎么样了。”

苏辞没有回头,只是微微颔首:“放桌上吧,小心点,别碰到旁边的工具。”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常年独处养成的低哑质感。陈萌萌吐了吐舌头,轻手轻脚地把文件袋放在操作台边缘,目光忍不住落在那堆瓷片上:“苏老师,您这锔瓷的活儿也太神了吧,上次我看您修那只宋代的碗,那么细的裂纹,您愣是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铜钉给接上了,连痕迹都快看不出来了。”

“锔瓷讲究的是‘见缝下钉’,得先根据裂纹的走向确定钉位,再用金刚钻在瓷片上打孔,力度差一点都不行。”苏辞终于放下放大镜,拿起一把微型金刚钻,钻头的直径只有0.3毫米,“这只梅瓶的釉面薄,胎体脆,打孔的时候得更小心,要是把釉面崩了,修复难度就翻倍了。”

陈萌萌凑到旁边,屏住呼吸看着苏辞操作。只见他左手轻轻按住瓷片,右手握着金刚钻,手臂纹丝不动,只有指尖在细微地调整角度。钻机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细小的瓷粉随着钻头的转动落在铺着宣纸的托盘里,很快积成了一小堆白色的粉末。不到三分钟,两个间距均匀的小孔就出现在瓷片断面的两侧,孔壁光滑,没有丝毫崩裂的痕迹。

“哇,苏老师,您这手也太稳了吧!”陈萌萌忍不住惊叹,“我上次练习锔瓷,光是打孔就把三块练习用的瓷片给钻裂了,王师傅说我再练半年都未必能赶上您的十分之一。”

苏辞没说话,只是拿起一枚预先制作好的铜钉——铜钉的表面经过了特殊处理,呈现出与清代铜器相似的氧化色泽,钉身的弧度刚好能贴合瓷片的曲面。他用镊子夹起铜钉,小心地嵌入小孔,再用微型锤子轻轻敲击,铜钉与瓷片接触的瞬间,发出了清脆的“嗒”声。

就在这时,他的指尖无意间碰到了瓷片内侧一道极深的裂痕。那道裂痕隐藏在釉面之下,之前的检测中并没有发现异常,可就在皮肤接触到裂痕的瞬间,苏辞的眼前突然一黑。

他仿佛置身于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房,红木书桌的表面泛着温润的光泽,桌上放着一只青花梅瓶——正是他此刻修复的这只。一个穿着藏青色长衫的老人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瓶身,脸上满是爱惜。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七八岁的孩童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只拨浪鼓,不小心撞到了书桌。梅瓶从桌角滑落,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碎成了几片。

孩童吓得脸色惨白,站在原地不知所措。老人急忙跑过来,看着地上的碎片,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最终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那叹息里满是惋惜和无奈,像一根细针,轻轻刺在苏辞的心上。

“苏老师?苏老师您没事吧?”陈萌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苏辞猛地回过神,发现自己手里的镊子已经掉在了操作台上,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他定了定神,强压下心头的悸动,捡起镊子:“没事,可能是早上没吃饭,有点低血糖。”

陈萌萌有些担心:“那您要不要先休息一会儿?我去给您买个面包?”

“不用了,我抽屉里有糖。”苏辞从抽屉里拿出一颗水果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甜腻的味道稍微缓解了不适感。他知道,刚才的不是幻觉,而是他与生俱来的“触灵”能力又发作了。这种能力让他能感知到文物承载的记忆和情感,可对他来说,这更像是一种诅咒。

小时候,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直到十岁那年,他在爷爷的古董店里不小心碰到了一只民国时期的银镯子。那一瞬间,他看到了镯子的主人——一个年轻女子在战火中抱着孩子逃亡,最终被炮弹击中的画面。强烈的恐惧和绝望让他当场晕了过去,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看待身边的物品。

随着年龄增长,他学会了用手套和专注来屏蔽这种能力,可遇到破损严重、情感强烈的文物时,还是会失控。大学时,他选择了文物修复专业,一方面是因为对文物的热爱,另一方面,他希望能通过修复,让那些承载着痛苦记忆的文物得到安宁,也让自己的内心能稍微平静一些。

“对了苏老师,主任刚才给我打电话,说有个重要的项目要交给您,让您下午去他办公室一趟。”陈萌萌想起正事,连忙说道,“好像是一批新出土的青铜器,据说特别重要。”

苏辞点点头:“知道了。”他重新拿起瓷片,指尖的触感依旧清晰,可刚才那种强烈的情感已经渐渐消散。他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修复工作上,无影灯的光线落在他专注的侧脸上,将他眼底的疲惫和疏离悄悄隐藏。

下午两点,苏辞准时来到主任办公室。主任李建明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已经有些花白,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他看到苏辞进来,连忙起身让座:“苏辞来了,坐。”

苏辞在沙发上坐下,接过主任递来的茶水:“主任,您找我有事?”

李建明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放在苏辞面前:“你看看这个,这是上个月在龙山地区出土的一批西周晚期青铜器,编号XM-007,一共二十三件,包括鼎、簋、爵、编钟,还有一件特别罕见的青铜觥。这批文物的历史价值极高,上面还有不少铭文,对研究西周时期的礼制和文化有重大意义。”

苏辞翻开文件,里面是文物的初步检测报告和照片。照片上的青铜器覆盖着厚厚的矿化锈,有的地方还沾着泥土,看起来残破不堪,可从器物的造型和纹饰来看,工艺极其精湛。尤其是那只青铜觥,器身雕刻着繁复的兽面纹,虽然锈迹斑斑,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威严。

“这批文物的保存状况不太好,锈蚀严重,还有不少地方出现了裂隙,上级要求我们尽快修复,赶在明年年初的特展上展出。”李建明的语气严肃起来,“我考虑了一下,你在青铜器修复方面经验丰富,又擅长处理复杂的破损情况,所以想让你担任这个项目的主要修复师,负责核心器物的修复工作,尤其是那只青铜觥和带有铭文的几件器物。”

苏辞看着照片上的青铜觥,不知为何,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召唤他。他压下这种异样的感觉,点头道:“主任,我没问题,一定尽力完成任务。”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李建明欣慰地笑了,“明天早上九点,我们在文物库房召开项目会议,考古队的负责人也会过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土情况。你今天可以先准备一下,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提。”

苏辞起身告辞,走出主任办公室时,走廊里的阳光正好照在他身上,可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他知道,一场新的挑战即将开始,而这次的挑战,或许比他以往遇到的任何一次都要艰难。

回到工作室,陈萌萌正在整理工具,看到苏辞回来,连忙问道:“苏老师,主任跟您说什么了?是不是那个青铜器项目?”

苏辞点点头,将文件放在桌上:“明天开会,你也一起去,跟着学习一下。”

陈萌萌兴奋地答应下来:“太好了!我早就想见识一下西周的青铜器了,听说上面的铭文特别有意思。”

苏辞没再说话,只是拿起那份文件,仔细看着上面的照片。当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只青铜觥上时,指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仿佛有什么无形的力量,正透过照片,向他传递着某种信息。他皱了皱眉,将文件合上,心里的不安,又深了一层。 HaWcf8iq6fKl49eaT4VaqgZ5RC+lbGZf3YF65pR3mM7Bms5KZC8w4/v/Ujft1MH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