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刚过半,走廊里传来李老师轻叩教室门的声音。许星眠正对着笔记本上的古诗注解蹙眉,抬头时恰好看见李老师冲她扬了扬下巴,眼神里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复杂。几乎是同一时间,前排的江晴空也被点了名——他刚把最后一道物理题的解题步骤写完整,指尖还沾着淡淡的铅笔灰,听见名字时笔尖在草稿纸上顿了顿,留下一个细小的墨点。
教师办公室里弥漫着陈年旧木与绿茶混合的味道,李老师办公桌的玻璃下压着泛黄的课程表,两杯没喝完的茶还冒着微弱的热气,杯壁上凝着的水珠顺着杯身蜿蜒而下,在桌面上晕开浅浅的水痕。年级主任坐在对面的皮质沙发上,手里那份蓝色封面的文件边缘泛着冷光,他手指在封面上轻轻敲击着,每一下都像敲在两人的心尖上。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得翻起灰白的背面,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洒进来,在地板上织成晃动的光斑,却没给这严肃的氛围添上半分暖意。
“叫你们来,是有个重要的事情宣布。”年级主任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沉了几分,他把文件推到两人面前,封面上“南城一中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几个烫金大字格外醒目,“学校要选拔文理各一名顶尖学生组成专项小组,合作完成‘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课题。经过教务处和年级组的反复讨论,最终决定由许星眠和江晴空负责。”
“什么?”两道声音同时响起,像是被按了同步键。许星眠浅棕色的瞳孔猛地收缩,握着笔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笔杆在掌心留下几道浅浅的印子——她想起上周在图书馆撞见江晴空时,他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流皱眉,当时她还在心里嘀咕“理科生果然只懂冷冰冰的数字”,怎么也没想到现在要和他合作。江晴空则是眉心拧成了一个川字,手里的黑色水笔停在半空,墨汁在纸上洇出一个小小的黑点,他看向许星眠的眼神里满是抗拒,仿佛在说“和你合作简直是浪费时间”。
“我反对。”江晴空率先打破沉默,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习惯用数据建模分析问题,她更擅长感性解读,我们的思维方式完全相悖,强行合作只会拖慢进度,甚至搞砸课题。”
“我也觉得不合适。”许星眠立刻接话,指尖轻轻点了点文件上“传统文化”几个字,语气带着几分认真,“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代代相传的情感与内涵,就像外婆教我包粽子时说的‘粽叶要选陈年的才香,棉线要绕三圈才紧’,这些都是数据算不出来的。只靠数据找传播方向,根本抓不住文化的魂。”
李老师无奈地叹了口气,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这是学校的决定,你们俩就当是一次挑战。下周开始,每周三下午放学后,你们在图书馆三楼的研讨室讨论课题,我会每周五检查进度。”
两人对视一眼,许星眠的嘴角抿成了一条直线,江晴空的眉头依旧没松开,可终究还是点了点头——毕竟是学校的安排,他们没理由拒绝。
第一次讨论那天,许星眠抱着一摞传统文化书籍准时到了研讨室。《论语译注》《中国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堆在桌上,几乎占了大半张桌子,她还特意带了笔记本,封面上贴着几张古风贴纸。江晴空比她晚到两分钟,手里只拿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文件夹,电脑一打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分析表就占满了整个屏幕,表格里的数字和折线图看得人眼花缭乱。
“我觉得应该先分析传统文化的传播趋势。”江晴空率先开口,把电脑往许星眠那边推了推,指尖在屏幕上划过,“我整理了近五年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线上传播数据,包括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社交媒体的讨论度,还有不同年龄段用户的点击偏好。用大数据建立数字化模型,能精准定位传播的薄弱点,这样后续的传播方案才能有的放矢。”
“不行。”许星眠立刻反对,她翻开《中国民俗文化》,指着其中一页印着的端午龙舟图,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传统文化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它是有温度的。就像端午节的龙舟,划龙舟不只是为了比赛,更是为了纪念屈原,是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的热闹;中秋节的月饼,不只是一种点心,是‘千里共婵娟’的思念。如果只看数据,忽略这些背后的故事,传播出去的东西根本没人会真正在意。应该先挖掘文化故事,再结合数据找传播方式。”
“没有数据支撑,传播方向就是盲目的。”江晴空皱眉,手指在键盘上敲了敲,调出一张折线图,“你看,2022年汉服相关内容的传播量在18-25岁群体中占比最高,但2023年这个群体的关注度下降了12%,如果不先分析原因,盲目讲汉服的历史故事,根本吸引不到目标受众。”
“没有文化故事,数据就是一堆没有意义的数字。”许星眠不甘示弱,她拿出笔记本,翻到之前记录的民俗案例,“我之前采访过一位汉服爱好者,她说之所以喜欢汉服,是因为第一次穿汉服参加花朝节时,有人给她讲了不同形制汉服对应的朝代礼仪,那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感觉,是数据永远算不出来的。如果只说‘2023年汉服传播量下降12%’,却不告诉大家汉服背后的故事,谁会愿意了解?”
两人争论了十分钟,从传播方向吵到研究方法,谁也不肯让步。研讨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连窗外偶尔传来的鸟叫声都显得格外刺耳,桌上的书籍和电脑仿佛也成了对立的两方。许星眠感觉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毕竟课题才刚开始,总不能一直吵下去。
“可以先用你的数据做基础,但必须加入文化故事案例。”她率先妥协,语气缓和了一些,“比如分析完年轻人对汉服的接受度后,补充汉服背后的历史故事,像曲裾的起源、襦裙在唐代的流行,这样能让传播内容更有温度,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江晴空沉默了几秒,目光落在许星眠翻开的书籍上,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他点了点头:“可以。但你的文化案例需要具体,不能只说‘有故事’,要补充实际的调研数据,比如某汉服品牌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提升传播量的案例,这样数据和故事才能相互支撑,而不是各自独立。”
许星眠虽然心里还有些不服气——她觉得文化故事不该被数据束缚——但还是拿出笔记本,认真地把“补充汉服品牌案例”记了下来。讨论继续进行,她无意间扫过江晴空的表格,目光突然停在一处数据上:表格里“2023年汉服线上传播量”那一行,数字后面标注的年份竟然是2022年。
“这里错了。”她指着屏幕上的错误,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认真,“我之前查过相关报告,2023年汉服的线上传播量比2022年增长了37%,不是表格里写的28%。可能是输入数据时不小心输错了年份。”
江晴空的脸色微变,他立刻低头核对原始数据,指尖在鼠标上快速滑动,几秒钟后,他发现确实是自己把年份输错了——当时整理数据时太匆忙,没注意到这个细节。他默默修正了错误,抬头时正好对上许星眠的目光,她的眼神里没有丝毫嘲笑,只有对错误的认真,仿佛只是指出了一个需要改正的小问题,而不是在质疑他的专业能力。
“你的文化案例也需要补充细节。”江晴空转移了话题,他指着许星眠笔记本上“端午节的故事”那一行,语气比之前缓和了一些,“只写‘端午节的故事’太笼统了,不同地区的端午节习俗不一样,比如南方的龙舟赛会准备专门的龙舟和鼓手,北方则有系五彩绳、挂艾草的习俗。如果能具体到某个地区的习俗,数据和故事就能对应起来,比如分析南方某城市龙舟赛的传播数据,再结合当地龙舟赛的历史故事,这样课题内容会更具体。”
许星眠点点头,她在笔记本上画了个五角星做标记,还特意在旁边写了“补充南方龙舟赛案例”。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两人身上,暖融融的,研讨室里之前的尴尬和紧张渐渐消散,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几句关于案例和数据的讨论声。许星眠看着江晴空认真核对数据的侧脸,突然觉得,或许和他合作,也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