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凑钱建蚕棚

第二天一早,张大爷就挨家挨户去游说村里的老人。他把陈望秋的计划书给老人们看,跟他们讲生态养殖的好处,讲电商的前景,还说陈望秋是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值得信任。

老人们一开始都很犹豫,怕钱打了水漂。可张大爷在村里威望高,又说得有理有据,慢慢就有人松口了。有个养了一辈子蚕的李大爷说:“我相信望秋这孩子,他爸就是个老实人,儿子肯定差不了。我出三千块,要是赔了,就当是支持村里的事业了。”

有了李大爷带头,其他老人也纷纷响应。有的出两千,有的出一千,还有的出五百,一天下来,居然凑了两万多块钱。加上陈望秋的两万多和李梅的一万多,本钱终于凑够了。

拿到钱的那天,陈望秋和李梅在张大爷家请老人们吃了顿饭。饭桌上,老人们都叮嘱他们:“望秋,李梅,我们的养老钱都给你们了,你们可得好好干啊。”

“放心吧,大爷们,我们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陈望秋举起酒杯,“我敬大家一杯,谢谢你们的支持!”

吃完饭,陈望秋和李梅立刻开始行动。他们首先租了村里的五亩荒桑园,每亩每年租金五百块,租期五年。然后买了蚕种、桑树苗、蚕棚材料,还请了村里的几个老人帮忙建蚕棚。

建蚕棚的那天,天气很好,十几个老人拿着锄头、锯子、锤子,在桑园里忙得热火朝天。陈望秋和李梅也跟着干活,搬材料、递工具,累得满头大汗。

爷爷陈老根路过桑园,看到他们在忙,脸色还是很沉,但没说什么,转身就走了。陈望秋看到爷爷的背影,心里有点难过,但他知道,只要做出成绩,爷爷总有一天会认可他的。

建蚕棚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终于建成了三个简易的蚕棚,每个蚕棚都有二十平米,里面搭着蚕架,铺着蚕匾,还安装了通风设备。看着崭新的蚕棚,陈望秋和李梅都很开心。

接下来就是种桑树苗。他们买的是优质的桑树苗,成活率高,桑叶产量也高。老人们都很有经验,教他们怎么挖坑、施肥、浇水,还告诉他们什么时候修剪枝叶,什么时候防治病虫害。

陈望秋学得很认真,每天都跟着老人们在桑园里干活,皮肤晒黑了,手上磨出了水泡,但他一点都不觉得累。他觉得,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比在城市里坐办公室踏实多了。

种完桑树苗,他们又买了第一批蚕种,一共有五千只。蚕种很小,像芝麻一样,需要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孵化。李大爷教他们怎么控制温度和湿度,怎么给蚕卵消毒,还说:“养蚕就像养孩子,得细心照顾,一点都不能马虎。”

陈望秋和李梅按照李大爷的指导,每天都在蚕棚里观察蚕卵的变化,记录温度和湿度,生怕出一点差错。三天后,蚕卵终于孵化出了小蚕,像蚂蚁一样小,密密麻麻的,很可爱。

看到小蚕,陈望秋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但他有信心克服。他拿出手机,给爸拍了段小蚕的视频,在医院里给爸看:“爸,你看,我们的蚕孵化出来了!等它们长大结茧,卖了钱,你的医药费就有着落了。”

爸看着视频,眼里含着泪,点了点头:“好,好……望秋,你长大了,懂事了。”

陈望秋握住爸的手:“爸,你一定要好好康复,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桑园看蚕。”

走出医院,陈望秋抬头看了看天,阳光很明媚。他觉得,清溪村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4TZQ7NBhxhMjDqhfT8ddbshWOWnbGSJawYkXc3V/GBig2oDITwsIswttqN/VdA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