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阳光透过木格窗棂,在房间地板上投下清晰的光斑。陈晓很早就自然醒了,没有闹钟的尖啸,没有微信工作群的未读消息轰炸。她躺在柔软的床上,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鸟鸣和远处模糊的市声,一种久违的、慵懒的平静包裹着她。
她没有立刻起床,而是放任自己享受了一会儿这种无所事事的放空状态。直到阳光移动,照亮了对面墙上的一幅小装饰画,她才慢悠悠地起身。
用民宿老板提供的简单茶具泡了杯绿茶,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舒展,散发出清雅的香气。她端着杯子,站在窗边,看楼下小院里那棵桂花树。老板正在院里给几盆花草浇水,动作不紧不慢,神情专注而平和。
这种慢节奏,像一种无形的熏陶,让陈晓也不自觉地放缓了呼吸。
今天没有计划。她决定随意走走。
走出巷子,梧桐树下的光影比昨天午后更加清澈透亮。早餐摊点冒着腾腾热气,穿着睡衣的大爷提着鸟笼溜达,小店陆续卸下门板开始营业。这座城市苏醒得从容不迫。
她沿着一条看起来更有生活气息的街道信步而行,相机随意挂在胸前。她并不刻意寻找什么景点,只是用眼睛记录着:斑驳的墙面、雕花的窗棂、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坐在门口矮凳上择菜聊天的老人……
路过一个街心小公园时,她被一阵轻快却不成调的口哨声吸引。循声望去,只见公园边缘靠近围墙的一棵大梧桐树下,支着一个画架。一个穿着宽松亚麻长裙、头发随意挽起的女孩,正背对着她,对着画板涂抹着什么。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身上跳跃。女孩脚边散落着几个颜料罐,调色板上的色彩丰富而大胆。
是写生的人。陈晓心想。
她放轻脚步,绕到侧面,没有靠得太近,以免打扰对方。画板上,梧市老街的风景正在逐渐成型——青灰色的屋顶、爬满藤蔓的墙壁、远处教堂的尖顶。但不同于现实的沉稳色调,女孩笔下的色彩明显更加主观和热烈,墙壁泛着淡淡的紫晕,屋顶带着点橘红,天空甚至是某种梦幻的蓝绿色调。
女孩画得很投入,时而后退两步眯眼端详,时而上前快速挥洒几笔,嘴唇微微抿起,全身心都沉浸在她的色彩世界里。那种专注和忘我,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陈晓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调整焦距,对着这个街角创作的画面,轻轻按下了快门。快门声很轻,但女孩似乎还是察觉到了,她停下笔,转过头来。
那是一张很生动的脸,算不上多么精致漂亮,但眉眼间充满灵气和一种无拘无束的热情。她看到陈晓和她的相机,并没有露出不悦,反而扬起一个灿烂的笑容,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
“嗨!偷拍我呀?”她的声音清脆,带着点调侃的意味。
陈晓有些不好意思地放下相机:“抱歉,就是觉得……你画画的样子,和这里的景色很搭。画得真好。”
“谢谢夸奖!”女孩大方地接受,用拿着画笔的手指了指画板,“不过离‘好’还差得远呢,就是瞎涂鸦,感觉对了就行。”她打量了一下陈晓,“来玩的?”
陈晓点点头:“嗯,休假。”
“一个人?”
“嗯。”
“酷!”女孩眼睛亮了一下,“我也是一个人跑来画画的。我叫林薇,树林的林,蔷薇的薇。”
“陈晓。耳东陈,拂晓的晓。”
“陈晓,好名字。”林薇用没沾颜料的手腕擦了擦额角,留下一点淡淡的蓝色痕迹,“你是做什么的?看气质……不像我们这种无业游民。”
陈晓苦笑了一下:“以前可能还有点气质,现在大概只剩下‘社畜’气了。做广告的。”
“哇哦!创意工作者!”林薇夸张地眨了眨眼,“那更厉害了。不像我,纯属不务正业,家里人都说我搞艺术迟早饿死。”
她话虽这么说,语气里却听不出丝毫沮丧,反而充满了自得其乐的豁达。
“不会啊,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幸福。”陈晓由衷地说。林薇身上那种蓬勃的、未被现实磨灭的热情,让她有些羡慕。
“嘿嘿,我也觉得。”林薇毫不谦虚,又转身在画板上添了几笔亮黄色,“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嘛!对了,你接下来去哪?”
“没想好,随便逛逛。”
“那要不要跟我一起?”林薇发出邀请,很是自来熟,“我知道这附近有家面馆特别棒,本地人才去的那种。等我把这部分颜色搞定,带你去尝尝?顺便给你看看我今天的‘成果’。”她指了指画板。
陈晓略微犹豫了一下。她原本的计划是独自漫游。但林薇的热情像一团温暖的火焰,让人难以拒绝。而且,和一个本地(或者至少看起来很熟悉这里)的艺术家一起,或许能看到不一样的梧市。
“好啊。”她答应了。
“太好了!等我十分钟,马上好!”林薇立刻干劲十足,再次投入到创作中。
陈晓就在旁边安静地看着。她看着林薇如何观察光线,如何调和颜色,如何大胆地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赋予眼前的风景。这个过程本身,就有一种宁静的力量。
果然没多久,林薇大喊一声“搞定!”,利落地收拾好画具,颜料罐叮当作响。她把完成的画作小心地取下,递给陈晓看。
近看之下,色彩的冲击力更强,笔触奔放而充满生命力。它不像照片那样写实,却奇异地抓住了这条老街的神韵——那种在岁月沉淀中依然鲜活跳动的心脏。
“很棒。”陈晓再次赞叹,这次更加具体,“尤其是光的感觉,你把它画活了。”
“是吧是吧!我也觉得今天手感超好!”林薇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小心地把画收进一个大大的画袋里,然后背上画架,拎起颜料箱,“走!吃饭去!犒劳一下自己!”
她领着陈晓穿街过巷,熟门熟路地走进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破旧的小面馆。店里坐满了附近的街坊和工人,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老板!两碗皮肚面,多加辣油!”林薇熟络地喊道。
热气腾腾的面条很快端上来,汤底浓郁,配料丰富。林薇吃得酣畅淋漓,一边吃一边跟陈晓聊天,从艺术谈到旅行,再从旅行扯到人生理想,思维跳跃,妙语连珠。
陈晓大多时候只是听着,偶尔回应几句。她发现和林薇相处很轻松,她不需要刻意找话题,也不需要掩饰自己的疲惫和偶尔的走神。林薇就像一颗自顾自发光发热的小太阳,温暖却不灼人。
“所以,你接下来几天有什么打算?”林薇吸溜着面条问。
“可能……再去几个地方看看吧,也没特定目标。”
“推荐你去颐和路那边走走,梧桐树特别漂亮,还有很多老洋房,适合你拍照。”林薇热情地给出建议,“还有啊,晚上可以去秦淮河边坐坐,虽然游客多,但吹吹风感觉还是不错的。”
“好,谢谢。”陈晓记下了。
“唉,可惜我明天要去城西那边写生,不然可以给你当免费导游。”林薇有点遗憾地说,“不过没关系,有缘肯定会再遇到的!梧市就这么大!”
吃完面,林薇抢着付了钱,说是尽地主之谊。两人在面馆门口告别。
“继续保持联系啊!社畜小姐姐!”林薇背着她的行头,朝陈晓挥挥手,活力满满地走向另一个方向,很快消失在梧桐树影里。
陈晓站在原地,嘴角不自觉地带着一丝笑意。这场意外的邂逅,像一颗彩色的石子投入她平静的湖面,荡起了欢快的涟漪。
她抬头看了看透过梧桐叶洒下的阳光,感觉心情也像林薇画中的色彩一样,明快了许多。
这座城市的善意,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