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课
写景

【诗例】

木兰柴

(唐)王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zhài),地名,诗人王维隐居的地方。敛,收起来,消失不见。余照,落日的余晖。彩翠,此指斜阳映照下山的颜色。夕岚,傍晚山林的雾气。无处所,此指山中雾气飘忽不定的样子。

【诗律】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

这是一首古绝,押上声六语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侣、所为韵脚字。第一句第四字为平声,第三句结尾三连平。逐、夕是入声字。

【诗意】

此诗描写了傍晚时分,斜阳照耀下的山林的秀美景色。

【诗法】

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他的诗善于寓情入景,通过描写山水景物寄寓自己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前两句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秋日的山林中,太阳渐渐地落下去了,很快只剩下一抹余晖。在夕照里,倦飞的鸟儿鼓动着翅膀,互相追逐着遁入山林。后二句,“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描写了金色的余晖涂抹在翠绿的树叶上,闪烁鲜亮。雾气升起,飘忽不定地缠绕在山间。整个画面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完美结合,互相映衬。

诗人能望见整座“秋山”,那必然是在远处,这是远景;而“飞鸟”,只有飞得近了才看得清,自然是近景;而能看出“夕岚”颜色的变换,只有置身远处,又是远景。诗人自由切换远、近视角,相得益彰。“秋山”,以及它上面的草木,本来都是不动的,是静景,但它们的颜色,随着斜光的变换,也在不停变换。而“飞鸟”与“夕岚”都是动态的,动态的颜色变换与动态的飞鸟、夕岚交融在一起,画面便鲜活了起来。

诗人凭借自己对大自然超强的感受力,在短短二十字之内,切换了远景和近景的视角,运用了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精准地捕捉到了太阳落山、余晖返照这一短暂时间内的特殊景色,并且用诗笔记录下来。诗人的情感,却无一字明说,令人捉摸不定。这种把情感融入景物的写法称为情景交融,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五绝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写事不能穷源竟委,写景难以穷形尽相,写情难以淋漓尽致。这首小诗专注于写景,把情趣深藏在文字背后,让人猜测,令人回味。

【诗课】

1.阅读王维的两首诗,判断哪一首写的是远景,哪一首写的是近景,说明理由。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jiān)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答裴迪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2.读一读。

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也。(严羽《沧浪诗话》) 4m5Av8zgjxMxWHkl0C4wb7XhOJwbF5sTDoGrJcyil8z3X0+tNQMNjv/UtuyGmN0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