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课
抒情

【诗例】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此处指井上的围栏。

【诗律】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诗律”是指诗的格律,主要是近体诗句在用字平仄方面的规则。广义的诗律,还可以包括押韵、对仗等形式方面的规定性要求。古体诗虽然不像近体诗那样有严格的格律,但也有一些规定性要求。这是一首古绝,平仄、押韵都比较自由。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以不用对仗。本诗不用对仗。如果和律绝相对比,本诗第二句第二、四字平仄相同,不符合“平仄相间”的原则,且犯“孤平”(详见第6课“诗法”);第三句二、四字平仄相同,同时也失黏。全诗押平声七阳韵,光、霜、乡为韵脚字。月为入声字。

【诗意】

诗人遥望月亮,怀念故乡,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诗法】

我们常为阅读一首诗歌而感动,因为诗歌是饱含感情的文字。我们阅读并学习写作诗歌,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使我们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呢?

“床”,是指井上的围栏,它的作用是防止污水流入水井中,同时也防止人畜跌落井中。在古代,人们离乡远游,被称作“背井离乡”。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夜里思乡不寐的诗人,缓步庭中,月光洒在地上,仿佛洒下一层薄薄的秋霜。这里把只可以看见却不能触摸的月光,比喻成可以触摸的清霜,表现了诗人非同寻常的想象力。置身于月色如霜的清冷之境,心中又怀着那份浓郁的乡愁,人的孤单与寂寞,就越发地彰显出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面两句承接前两句而来:洒在地上的月光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他自然而然地抬头望月。天上的月亮是亘古不变的,从古至今,人们看到的月亮只有这一个。清寒的月光,总是能轻易地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与阴翳,照进我们生命的河流。在永恒的时光里,不变的,还有我们的家乡。这个亲近而遥远的名字,永远坐落在江边、山坳、城镇,坐落在我们的梦里。

这首诗想象奇特,感情充沛,“低头思故乡”,李白通过这个“思”字,告诉我们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如此强烈。

抒情是诗歌的重要功能,但很多时候,诗人抒发心中的情感,却并不是像李白这样直接说出来的,往往是采用更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如柳宗元的《春怀故园》:

九扈鸣已晚,楚乡农事春。

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

怀,就是怀念的意思。“九扈”,是“九扈鸟”的简称。九扈鸟在春天鸣叫求偶,人们也开始了忙碌的劳作。前两句是写眼前所见。三四句则是写诗人的想象:故乡的池水波光粼粼,苦苦地等待着诗人归来,好舀水灌溉园林。

柳宗元是山西人,这首诗表达谪居楚地的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抒发的情感和《静夜思》相类似。可同样是思乡之情,他并没有像李白那样直接说“低头思故乡”,而是通过想象故园池水对游子归来的期盼,寄托远方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一个“空”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池水期待灌园人归来的愿望落空,实际上是说自己归乡愿望的落空,曲折委婉而又饱含深情。

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静夜诗》那样,字面上就把要表达的情感写得很明白,让心里的感情喷薄而出,这是直接抒情;一种是像《春怀故园》那样,字面上写得不那么明白,而将感情隐含在叙述的事件或描写的景物之中,这是间接抒情。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写出好诗。

【诗课】

1.阅读下面两首怀念朋友的诗歌,说说哪一首采用了直接抒情的写法,哪一首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并说明理由。

忆元九

(唐)白居易

渺渺江陵道,相思远不知。

近来文卷里,半是忆君诗。

泊舟

(元)龚璛

小舟寻夜泊,明月散风澜。

故人相别处,双鹭立前滩。

2.读一读。

(1)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

(2)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钟嵘《诗品序》)

(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 CRucAqxvi1ockpMEhlRNKnUgVT+dUJUK/TVTotKKXY3SbQdvhvcbfoRbXwW5y+1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