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学诗对陶冶情操、激励志气、塑造性格的深远影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2017年9月投入使用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和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均大幅度增加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入选数量。

诗词是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以鉴赏、精读为特色的教学方式,侧重对诗词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分析,在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功不可没。如今,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诗词教学尤其是诗词写作教学,是传承、传播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诗词写作在中小学乃至本、专科课程教学中却长期处于缺席的状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缺乏基本写作知识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的训练,对历代诗词经典的理解可能会是隔膜的、肤浅的,自然也无法熟练地运用各种诗词体裁自由地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当代社会生活。那么,传承、传播和发扬中华诗词文化的美好愿景就很难落到实处。就诗词写作而言,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写,是普遍现象。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缺乏一套适合诗词写作教学使用的参考读物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目前,有关诗词的普及性读物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第一类是如清代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等注释类选本,第二类是如各种鉴赏辞典类选本,第三类是如周振甫《诗词例话》、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等通俗理论读物,第四类是如王力《诗词格律》等讲解诗词格律的读本。以上四类读物数量大,同质化程度高,偶有标明“教程”的读物,在内容与体例上也不过是格律读本的翻版。第五类是如孙霄兵《汉语词律学》、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易闻晓《中国诗法学》等学术专著类读物。这五类读物中,前两类偏重于作品阅读与欣赏,第三类偏重于鉴赏知识而非写作训练,第四类偏向于近体诗和词的格律规范,第五类则因学术性太强而不能被一般读者了解。不同类型的读物,对于普及诗词知识,学习格律常识,提高读者的阅读和鉴赏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些读物,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有关传统诗词创作的普及类著作,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即基本以知识性介绍为主,而缺乏写作性的训练,无论内容、篇幅,还是编排方式,都不适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有鉴于此,作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有关“扶持中华诗词”这一意见的基本举措,中华诗词研究院组织编写了这套《中华诗词写作教程》。本教程的总目录如下:

续表

续表

我国素称“诗国”,在当前文化语境下,中华诗词作为对中国古代各种诗歌体裁的通称,理应包括歌谣体、《诗经》体、《楚辞》体和曲等,但考虑到各种诗歌体裁的普及范围和活跃程度,如上表所示,本教程以近体诗和词的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兼及五言、七言古诗的知识与写作训练,未包括曲。教程大致按体裁编成五个分册,依次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其中《五绝》《七绝》分册包括不属于近体诗范畴的“古绝”,《五律》分册兼及五言古体诗,《七律》分册兼及七言歌行,既突出重点,又充分体现我国诗歌体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内容编排上,每册安排八单元32课。单元导语概括本单元学习的核心内容。每单元分4课,以诗法和诗例标目。每课依次分为诗例、诗律、诗意、诗法、诗课等五个模块。“诗例”是每课的“抓手”,也是学习诗律和诗法的标本,入选作品以文质兼美、格律典型为依据;“诗律”通过对诗例进行平仄、押韵和对仗的分析,具体而微、分门别类地剖析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诗意”概括诗例的基本内涵,为诗法的讲解作铺垫;“诗法”是每课的核心,以写作知识为主体,兼及必要的诗学知识,行文上或重点解析诗例的写法并略加引申,或从诗例入手,进行诗法的学习;“诗课”则是落实诗法学习的基本训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种训练不局限于围绕诗例设置,而是具有一定的拓展性。

本教程旨在“教诗”,兼及“诗教”,坚持以有利于诗词写作教学为第一原则。在编写过程中,编委会共组织了五次面对面编写工作会议,各分册编撰者按照编写会议制定的体例进行写作,最后由教程主编、副主编负责统稿,充分保证本套教程的统一性。同时,考虑到不同诗歌体裁的特征和不同阶段学习者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分册编撰者的学术专长,在统一体例的前提下各有侧重。如《五绝》分册基于古绝与近体律绝的分野,侧重解析五绝的形式特征;《七绝》分册因其体制轻灵、重才情的特点,侧重对七绝风神的归纳与提炼;《五律》分册因其体制端庄古雅,侧重于紧密围绕诗例对涉及的诗法内容进行深度解析;《七律》分册由于诗法体制精严,侧重于示范律法理论的征引与讲解;《词》分册则别为一体,重在挖掘词体独特的文体特征及表现手法,等等。教程不仅按体裁为序编排,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诗词写作知识、诗学知识和写作能力训练上的梯度。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交错变换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格律诗词写作的门径,神游诗国,直至渐入佳境,登堂入室,充分领略传统诗词和传统文化的奥秘,能够运用中华民族最优雅的方式抒发情感,成长为一个具有诗性文化素养的现代中国人。

本套教程可作为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供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选用。教程设置为每周一个课时,每学期16课时,每册可供一学年使用。本套教程也可供开设诗词写作课的大学本、专科学校以及职业教育学院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来灵活选用,还可以供社会各界广大诗词爱好者学习诗词写作时参考。

中华诗词研究院杨志新院长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本教程编写,邀请袁行霈先生、郑欣淼先生、叶嘉莹先生等担任顾问,孙霄兵教授担任主编,陈骥副编审、易闻晓教授、蒋寅教授、查洪德教授、王兆鹏教授分别主持第一至第五册编撰工作,彭洁明博士参与第五分册的撰作。教程创编还得到了马凯同志和国务院参事室高雨主任的亲切关怀。在此一并致谢! CRucAqxvi1ockpMEhlRNKnUgVT+dUJUK/TVTotKKXY3SbQdvhvcbfoRbXwW5y+1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