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课
叙事

【诗例】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林樾(yuè),林中的树木,也指树木遮荫的地方。意欲,想要,心想要去做某件事。

【诗律】

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这是一首古绝,“牛”字属平声十一尤韵,“樾”字属入声六月韵,“立”字属入声十四缉韵,不在一个韵部,首句不入韵。首句四连平,次句第二、四字平仄相同,末句三连仄。押韵和平仄都不受律绝的约束。牧、樾、欲、忽、立是入声字。

【诗意】

诗人用清新灵动的语言,记叙了一个牧童放牧途中的小插曲,展现了他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诗法】

汉代何休说古代诗歌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唐代白居易说“歌诗合为事而作”,可见,“事”是诗歌叙写的重要内容。我国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特色,但叙事即使不是古代诗歌的主流,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况且,“情”非凭空而起,往往因“事”而发。诗歌叙事,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很多诗歌是为社会事件或诗人的具体经历而写作的,有其具体的写作背景,那么,这个作为背景的事件,可以看作诗歌所叙事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叙事就是记叙一件事情,并把它告诉别人。这首诗属于后者,记叙了一个牧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悠闲地骑着黄牛,唱着歌儿,歌声在树林中回荡。走着走着,他忽然闭上嘴,从牛背上站立起来。原来,是前头有一只知了在鸣叫。他想辨别鸣蝉的位置,莫不是想将它抓住带回家玩儿?

这只是牧童的一个非常小的生活片段,诗人同时运用一般性记叙和特写的方法加以描述。其中,“牧童骑黄牛”是一般性的记叙,然后将这一画面放置在“林樾”的场景之中加以描写,使得画面定格。再调动起听觉,点明“歌声”“鸣蝉”,记叙就有了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让事件丰满、鲜活起来。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将镜头拉近,通过对“忽然闭口立”这个细节的捕捉,给牧童一个大大的特写,一下子将画面写活,表现出了牧童的敏捷、顽皮与可爱。

诗歌的叙事,并不是要记流水账,而是要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调动起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将事件用诗的语言记载下来。五绝只有二十个字,叙事难度很大。因为字数越少,对叙事的要求越高,所以古人会有“惜字如金”的说法。就是要珍惜诗中每一个字的运用与安排,将每一个字的作用都发挥到极致。

【诗课】

阅读下面这首诗,指出诗人运用了哪些感官?描写了哪些细节?

移竹

(明)吴承恩

喜甚一夜雨,晨窗新影移。

儿童惊骤长,指点出墙枝。 hEhOpmw02tPYdfg4UCSAv1l2iz/znqd4iSBEWFCPiB3ZDUU57R4F1he78SoelWD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