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个语文教师的深度修炼

武侠小说中,当武功到了需要突破的境界,习武者一般会选择闭关修炼。这种闭关修炼不同于王阳明对着竹子“格物”,而是通过静心思考自己过往的实践经验,再将术与道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教师这个职业,也是讲究术与道的,所以,在教学一定时间后也需要进行深度修炼。

《语文课堂深度修炼》就是我经过三年的实践后(自2020年我的第一本书《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力量:经典文本解读与高品质教学》出版后)整理出来的成果。它不仅记录了我三年来对课堂的理解和实践,更呈现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逻辑。

首先是关于教学理念的修炼,主要体现在第一章中。这一章旨在强调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在于能否教会他们提出问题。教师的深度修炼,就是要先突破这一关——从给思路、给方法、给答案,到培养提问的环境、教会提问的方法、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只是上课摆摆样子、搞搞形式,而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实实在在、有方法地让学生站上属于自己的“舞台”。这是理念的问题,也是需要勇气的举动。当教师把提问的权利和能力真正交给学生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把他们培养成了自己的“对手”。随着学生提问能力的不断提高,便会倒逼教师不断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为打通“任督二脉”积攒力量和灵感。

其次是关于教学技能的修炼,体现在第二章中。这一章旨在说明语文教师专业的深度修炼必须以文本解读为基础。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站住讲台的底气所在,拿着“教参”连同别人的教案、课件站在讲台上和自己花时间研读文本、设计教学环节后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往往会感到心虚而希望尽快结束课程,后者往往是胸有沟壑,信心十足。这一章主要以《春》《周亚夫军细柳》《醉翁亭记》等课文的文本解读的实例为主,从审美、细读、深挖等几个方面谈如何解读文本,然后再结合《咏雪》的课例谈如何实施“基于深度解读”的教学。本章的最后一节,我又拓宽了“深度教学”的含义——旗帜鲜明地树起“德智融合”的大旗。“深度学习”不仅需要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更需要正确的教学观,“文本”的深处是“思想”,教育的归处是育人。

对于习武者而言,“道”是内功心法,“术”是武术招式,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打通“任督二脉”,成为真正的高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只有达成“道”与“术”的统一,才能为接下来的境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是关于教学方法论的构建,体现在第三章。这一章主要阐述了我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和实践,其中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设计的思维模型,是我从自己长期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方法论。对我而言,深度修炼的进阶之路应该是“感觉-方法-经验-方法论-实践”的不断反复,通过不断横向与纵向的发展,最终形成教学方法论的体系。例如,在“基于创造取向的单元学习设计”中,我提出了整体感知、内容分析、审美欣赏和写法提炼四个教学步骤,让诗歌教学的层次清晰明确;在“基于大概念的单元学习设计”中,我提炼出在学科大概念的统摄下,以核心问题为主,将语文学习要素、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最终的学习评价紧密联系起来的设计模型。

最后是关于教学边界的探索,体现在第四章。梅子涵在《走路要走很久》中说:“一直到现在,在文学中,我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虔诚,其实是我明白,我还并没有到。到了,并没有到,这是一个更深的哲学。”“到了”可以理解为“成功”,“没有到”不是没成功,而是不满足于现状。人生已经收获成功,但是不能止步不前。因此,语文教师也好,其他学科的教师也罢,无论自以为达到了何种境界,都不能停止前行的脚步。而不停止学科研究脚步的最好的方向,可以是向学科内部的钻研,也可以是向学科外部边界的探索。在书中第四章,我选择了做一些新的尝试——向跨学科教学展开探索。其实,我的教学实践一直与“跨学科”教学的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章,我将跨学科教学设计和实施与日常教学提炼的方法结合起来,总结出“明确两种关系”和“利用三个要素”的实践方法。

综上所述,三年来,我一直沿着这条深度修炼之路,在道与术的理解上不断地修炼着。现在我把这条路径分享出来,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走向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之路,有更多的人能循着这条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更多的人能够底气十足地站上讲台。

程春雨
2024年1月 LHblelK0Mvhnt+ia7pQYvcH6i6dH0u7btwB6kgKxpikSbF131XbE0bjkn4HtUI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