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霸业开凿运河,开凿出的运河非但没有使诸侯的梦想成真,反倒在客观上加速了其灭亡的历史进程。秦王正是借助各诸侯国开筑的发达水网,顺水推兵,一泻千里,将辽阔的华夏径直纳入秦国的一统版图。
秦一统中国,堕坏城郭,夷去险阻,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铸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然而,始皇帝没有下令毁弃同属战争重要设施的大运河。可能是秦氏祖先辅助大禹治水而有“水情”基因,可能是郑国的话犹在耳边,也可能是郑国渠带来关中富甲天下的事实使始皇帝对水格外崇敬,他非但没有下令阻塞运河,还不遗余力地决通川防。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达第一道疏浚令:疏浚鸿沟,通济、汝、淮、泗等水。
接着,秦始皇下达第二道疏浚令:命驻会稽部队在春秋吴国江南运河和百尺渎的基础上开挖从檇李通到钱塘的陵水道。得令后,会稽戍卒放下手中的剑和盾,拿起筑河工具,开赴工地。
会稽戍卒不可能知道,命令他们挖河东巡的始皇帝已行至云梦(今湖北孝感市境内),翘首东望,急等着他们把脚下的陵水道开成,那时,他将沿水道视察在咸阳梦都梦不到的东南之地。
就在会稽戍卒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地苦挖的时候,迫不及待的秦始皇在云梦登上了豪华的龙船,望祀虞舜于九嶷山,浮江下,观籍柯。秦始皇太急于看到被王者之剑降服的吴越之地,太急于看到周王室后裔经营几百年的江南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秦人沿长江由利港转入江南运河。
秦人急匆匆的脚步在镇江与丹阳之间的云阳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停了下来。随行的“望气者”(看风水的人)望出了云阳县的一袭长陇上“有王气”。也就是说,云阳有王者之气,这里会出天子。这个重大发现被迅速报告给了始皇帝。刚登帝位的始皇帝怎能允许有人挑战他的皇位?!威风无比的始皇帝站上长陇,瞭望一阵,跺跺脚,气魄雄伟地命令:“遣赭衣三千破凿此长陇!”这是始皇帝下达的第三道疏浚开河令。
“赭衣”就是囚徒。在秦代,刑犯在狱中着红褐色(赭色)囚衣,因此以“赭衣”代称人犯。
公元前210年,三千犯人身负皇命,在秦吏的驱赶呵斥下踏上这片高冈,截其直道,使之阿曲,凿北岗以败其势。
秦吏每天只给囚徒半碗糙粮,囚徒们辘辘饥肠顑颔。凿河是份苦活,吃不饱,哪有力气?可是,只要囚徒们的动作稍微慢一点,督工的秦吏手中的皮鞭就会劈头盖脸地打下来,打得囚徒皮开肉绽。几乎每往前凿进一丈,就有一个囚徒倒下,再也起不来……
囚徒的尸体被秦人乱抛在丘冈上。不时地,尸体的上空出现了老鹰的影子。它们乌黑发亮的翅膀横扫破棉絮般的云块,一动不动地停在尸体的上空,俯视着,不一会儿,一拍翅,像一道黑色闪电划过,凶狠地俯冲而下,威猛无比的爪子立时将丘冈上的尸体撕得稀烂……
就这样,这片“有王气”的长陇以三千囚徒的生命为代价,最终被破袭。因为是身着红褐色囚衣的囚徒开挖的,始皇帝便将这里命名为“丹徒”,这段运河就被称为“丹徒水道”(即今镇江东南辛丰镇运河)。
这就是始皇帝,不仅以铁的手腕一统江山,还在统一之后开天辟地,跨越五岭,疏通江南,华夏大地上的运河面貌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