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上面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生成性意义上的隐喻作为非形而上学活动,可以帮助形而上学走出自身的困境,摆脱以词与物对应为特征的及物性思维,而获得新生机遇。由于形而上学困境主要是西方文化面临的困境,中国文化中则除了外来的因明学以外,并无西方那种形而上学传统,不具备去挣脱形而上学的问题意识与原动力。所以,这一机遇放在今天国际范围看,便是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对西方思想文化传统可能提供的智慧性贡献:用中国独特的传统智慧来帮助西方思想走出形而上学。
为何中国独特的传统智慧有可能帮助西方思想走出形而上学,至少为之提供积极启示呢?因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智慧,正是建立在生成性隐喻基础之上的抒情传统。汉语以其一词多义、能涵容多种不同意义的独特性质而迥异于西文,体现出一种天然积极容纳多元,从而超越形而上学的潜能,表现出一种人与世界消弭隔阂、浑然完整融为一体的自由写作境界,典型的标志就是以抒情为传统,以致抒情文体的代表——诗歌特别发达。《红楼梦》这部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巅峰的作品是最好的证明,其中充满琳琅满目的诗词曲赋,开场不久便曲演金陵十二钗,字字抱负句句机关,恨不能将大观园里所有薄命女子的前尘今世都悠悠笼罩其中,试才题对额,引出一群奇女子充满情思的五言七律,制灯谜,贾宝玉的春夏秋冬即事诗,薛蟠冯紫英玩悲愁喜乐四字诗,都不提,那吃螃蟹、赏菊花海棠,光这几回做的诗加起来就足有几十首,雪夜联诗,寿怡红群芳夜宴联诗,林黛玉题五美吟,史湘云填柳絮词,凹晶馆联诗,从秋窗风雨词到芙蓉女儿诔,洋洋洒洒一路,难怪乾隆末期的庙市上这部奇书就已被炒到二十金之昂,因为它分明还连带卖着曹雪芹惊才绝艳的悼红轩诗词。甚至很可以怀疑,书中晶莹剔透的一首首诗词,尤其像题五美人、题四季等,很可能是作者平时早已作好了的,只因家贫无力专刻诗集,于是苦心孤诣,不动声色地把它们巧妙串入小说,在此意义上,曹雪芹遂以一种集大成的姿态,向我们道出了中国抒情传统这一事实。可以把抒情传统界定为:中国是诗的国度,中文是诗的语言。这是大陆、港台与海外学术界达成的共识。如大陆提出抒情传统的著名学者林庚认为:“中国文学史,事实上乃是一个以诗歌为中心的文学史。中国文学的贡献是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抒情传统。”
港台学者吕正惠也指出:“西洋人最高的文学境界是‘戏剧性’的,中国人的则是‘抒情性’的。”
对抒情传统作出卓越研究的海外著名学者陈世骧同样发现“中国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就是一个抒情传统”
。让我们来进而研究这一独特传统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