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儿童童心的构成要素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7岁左右,儿童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一年龄段儿童的思维更具逻辑性,开始使用“心理运算”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能够多方面地综合思考问题,更好地理解空间概念、因果关系、分类、归纳与演绎推理、守恒以及数概念,语言能力、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稳步提高(Papalia, Olds, &Feldman,2013)。相比于前运算阶段,儿童从呆板、非逻辑的思维转向灵活、逻辑的思维,既依赖于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依赖于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在心理社会性发展方面,随着儿童交往对象的增多,接触的观点也更加多样化,他们开始放弃单一、绝对的是非观,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建立在公正或平等对待所有人基础上的正义感,能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因此也能做出更复杂、更精细的判断。同时,认知的发展有助于儿童形成更复杂的自我概念,并获得理解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学校教育是儿童的一种主要的成长经历,影响着他们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学校中,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社会能力,提升自己的体质和心智,并为成年后的生活做准备。早期的学校教育经验是个体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应促进以“发现”为基础的教育。儿童先天具有追问的灵魂,当他们自己去探索环境和事物、参与到情景中去时,他们学得最好,这能够让他们自己建构新的知识。皮亚杰认为应该让儿童自己探索教具,让他们能够在“做中学”。而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好奇的孩子在自己发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内在的满足感。

图2-1 儿童童心的构成要素

因此,在教育实践的经验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童心教育的理念:以童心为本,以“心理育人”为抓手,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次序,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引发儿童好奇心、促进儿童求知欲、发掘儿童创造力,营造儿童世界,让每一位儿童快乐学习、积极成长。童心是指儿童的心理,是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童真,如对事物的好奇心;是童趣,如对玩耍充满兴趣,对学习充满兴趣,如求知欲;是童性,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如创造力。小学儿童的童心主要通过儿童的 好奇心 求知欲和创造力 三个指标进行反映,如图2-1所示。 BoFep6aFeSVqJhyPYwCM3Z6tNawHro//ydJGU/FC3mYx6hDTgJj87+VyCRV8wPC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