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内卷”时代,如何让孩子的生命舒展,是一个值得教育者深思的问题。对于尚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呵护童心,使童心繁盛,就是赋予教育以生命和活力。秉持童心教育理念,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次序,不仅针对儿童的当下,更是对儿童未来生命的关怀。然而,在多年的基础教育教学经历中,我发现了一种现象:成人漠视童心,教育误解童心,社会忽视童心,将童心视为幼稚而无用的存在的情况相当普遍,教育“内卷化”日趋严重,急功近利的教育导致孩子未少先成。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也变得多元化。世俗的名利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重表面效果、浮躁虚夸等倾向,在慢慢侵蚀着教育的肌体。
童心教育旨在终结儿童的“成人化”倾向,回归儿童本真,保护童心,激发儿童好奇心,促进儿童求知欲,发掘儿童创造力,营造儿童世界,把对儿童的教育工作转到“童心为本”上来,让每一位儿童快乐学习、积极成长。童心教育理念的提出,在于敬畏儿童成长的规律,也是学校品质提升、内涵发展的自我要求。我曾任职的上海市浦东新区育童小学长期致力于“童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针对小学童心课程建构不系统、童心课堂建设不力、实施缺乏整体性等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育童小学为主的研究团队倡导教育要回归儿童本体,立足尊重生命规律、维护成长权利、呵护健康成长,历经“酝酿构建—实践探索—完善提高”三个阶段,在自信教育、生命教育、父母效能训练、基于童心的课堂心理环境建设等十余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实践基础上探索童心教育的实现方式和实践模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2022年,我申报的课题成果“童心教育:小学心理育人的校本实践”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二等奖)。2023年,我调任至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浦师附小)。2024年,“童心教育”作为优秀成果在浦师附小等多所学校推广应用。浦师附小在新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融智共生、悦享成长”的办学理念,让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更能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情感的升华。学校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一个愉悦的、舒适的、能被人视为“乐园”的童心教育环境,切实有效地开展和落实童心教育。童心教育的推广将带来教育视野的拓展、改革的深入,为孩子们带来更丰富、更深度的教育体验。
本书以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为基础,通过长期的“童心教育”实践锤炼而成。秉承“童心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探索儿童童心特点与发展规律,建构童心课程体系,打造基于童心的课堂心理环境、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外实践活动,建立童心教育实践机制,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减少急功近利的“内卷化”教育导致儿童的“成人化”倾向,全力打造童心教育。本书完整系统的童心培育体系充分顺应和践行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和新理念,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学校教育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践行童心教育理念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童心教育有效带动了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改革,为儿童的童心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教育教学的进程中具有特别的推广价值。然而,真正的童心繁荣仅依靠学校教育还不够,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五育并举,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联动共育,呵护儿童童心,切实推行童心教育的各项举措,让教育回归本真,助力儿童身心健康。
在整个童心教育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了课题组老师的鼎力支持与专家的全程指导,由衷感谢每一位教育同仁的无私奉献和持续努力。希望本书对小学教师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