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决策失误与逻辑知识的用场

从诸多关于人类认知的实验发现来看,面对自己曾多次经历的比较熟悉的事情,人们(不一定得是什么专家)的决策往往不会出错;但是,在一些陌生场景下,人们的决策经常遇到困难或出现决策失误。毫无疑问,后面这些研究结果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关注。通常也认为,从教学基本原理上看,借助“决策失误”(尤其是那些意想不到的失误)实证案例,更能增长学习者的见识,对于逻辑思维训练也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价值。因为,人类学习的一个常见方式就是在自己或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也”。学习者在真正形成学习动机之前需要先意识到自己有过类似错误或也可能会犯类似的错误。正如一个人在意识到存在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之类的视错觉后会促使他反思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有助于日后提高辨别力一样,当一个人透过认知实验意识到某些决策失误不仅实际发生在很多人那里而且连自己也无法完全避免时,他也会对自己的日常决策方式进行反思,包括反复审视其中所涉及的推理过程,从而有可能提升日后的决策水平。

因此,不难理解,当下几乎所有决策理论都建基于有关各类偏差的研究成果之上。 心理学家聚焦人们意想不到的那些“失误”,借助控制变量的实验,试图揭示是什么因素使得被试的决策变得困难,进而对于如何避免或减少类似的失误给出一些实用性建议。这方面的文献汗牛充栋,很多成果的应用价值已通过近些年的畅销书《思考,快与慢》《可预测的非理性》《助推》等获得更广泛关注。 这些成果,对于满足很多人的普通目的(譬如获知专家对某种决策行为的改进建议),或许是所需要的全部东西了。尤其是他们或认为不需要再专门学习一些逻辑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毕竟,如上所述,即便不修读逻辑课程,我们借助每个人自然习得的“逻辑本能”,照样可以开展总体上合乎逻辑的思维活动。

然而,本书作者认为,在充分认可当代认知心理学有关判断决策的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的同时,逻辑知识完全可以而且有必要发挥其独有的功能。

首先,逻辑知识可以紧接着心理学建议给出某些更为一般性的指导。的确,我们人作为理性动物或“逻辑动物”,其伴随言语习得的“逻辑本能”能在日常的逻辑思维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并非总能令人满意,经常显示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正如罗素借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之口所言,“我们自认为凭借思考力而区别于猿猴。我们不记得的是,这一点区别就是一岁孩子的步行能力。确实,我们能思考,但我们思维能力很差,以至于我经常觉得倘若我们不思考或许会更好一些” 。用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皮尔士(Charles S. Peirce)的话说,“无疑,我们基本上算是逻辑动物,但我们在这方面并不完美” 。因此,从古到今,对于如何正确而高效地思考,人类一直希望获得更为系统和可靠的反省性知识,也正是这种追求,催动了逻辑学这一分支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当代认知心理学所开展的关于人类推理和决策的实验性研究为我们探究人类理性提供了大量新鲜而有趣的资料,但它并不否定逻辑知识的价值,其中所提示的那些易于出现决策失误的地方,倒是为我们集中思考何谓正确的推理方式提供了契机。假若正如心理学家所揭示的那样,很多人仅能在自身熟悉的场景下作出正确决策却无法将此种能力推广至更为广泛的场景下,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们对推理规则的认识并不到位,甚至并不是真正如主体所声称的那样是通过推理作决策的。此时,通过引入逻辑知识,指示决策者从“慢思考”的角度,依照规则重构推理,能够更有效地让人领会逻辑知识何以能在天然逻辑思维能力受挫时提供校正作用。有句话说得好,“理性仅在感官不够用时出场”;同样我们可以说,“逻辑知识的出场,是在意识到逻辑本能和启发式不够用时”。

必须承认,当代越来越多的认知心理学家不愿仅仅“描述”人们针对各类题材或情形的认知程序,同时还渴望作出评判。“实际上,在这一传统下工作的一些心理学家已经承担起批评家(critic)的角色。” 也正是基于此种批评家的角色,他们希望在阐述完实验发现之后提出一些建议(譬如,多作记录,利用线性模型),以改善读者的决策和选择技能。不过,这些建议大都是零敲碎打的,通常是对每一类实验分别提出不同的建议,更没有深及正确推理的原理性层面。倘若在此时紧接着引入一些逻辑知识,往往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有关如何正确推理的更为一般性的领会。尽管并非所有的决策失误都一定可归因于推理错误,但是一切决策失误都可以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去解释,从而帮助学习者理解它们何以是一种“推不出”或“不严密”。更重要的是,针对心理学家所提供的建议,也可以通过逻辑知识,帮助学习者从推理的基本原理上理解那些建议何以奏效,从而改善认知。譬如,心理学家之所以强调记录的重要性或引入线性模型,很多时候正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尽管可能有些慢)开展合乎逻辑的推理。毋庸讳言,任何逻辑知识都无法确保一个人今后决策不再出错,但在逻辑本能和心理学家建议之后掌握一些专门的逻辑知识,有助于决策者更为自觉和及时地从自己以及他人的错误中学习推理技能。

其次,逻辑知识的二阶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认知实验中学习方法论。作为哲学的一个部门,逻辑学的工作具有典型的“二阶”特点,即对于来自认知心理学等具体学科关于人类推理的研究成果,在更为整全的视域下开展批判性反思。这倒不是说心理学家们的具体建议一定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重点是:读者要理解这些建议为什么合理以及如何适用于自身,尤其是当需要评估和比较来自各路心理学家的彼此并非完全一致的建议时,逻辑知识往往能提供一种冷静而稳健的分析,以帮助读者在听从心理学家的建议之后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性决策。从二阶的观点看,一位关注思维能力提升的读者,可以从心理学家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具体的决策建议,更重要的是他们用以发现“决策失误”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不仅体现在实验设计上,也体现在他们在呈现实验数据(data)之后、总结实验发现(finding)或提示(message)并给出建议(suggestion)之前的“讨论”(discussion) 环节中,而这些也显示出心理学家们审慎严密的推理方式。事实上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心理学家共同体并非单靠一个实验就匆忙下结论,早期的实验经常在后来得到调整、改进或补充,以便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这其中经常涉及某些逻辑知识的运用。最简单的例子是,设计调查问卷时,要避免“复杂问题”或“不完全划分的选项”所可能带来的偏差。 可以说,优秀心理学家通过心理实验所提供的结论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他们严谨的研究方法论。通过引入逻辑知识,向读者揭示这些研究方法论的运行机制,有助于读者从一系列认知实验中领会到更为根本的东西,即如何才算是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 PXEoXpiERdjFlI6g+GgDRw7nOuEZ5JC/KgsNef2ylNzLcbsNy4aiZD0aCHXQXL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