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西方哲学史》绪论中提到:“在鲜明的希望与恐惧之前而不能确定,是会使人痛苦的;可是如果在没有令人慰藉的神话故事的支持下,我们仍希望活下去的话,那末我们就必须忍受这种不确定。……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致为犹疑所困扰,也许这就是哲学在我们的时代仍然能为学哲学的人所做出的主要事情了。”
这段话的有趣之处是,正如我们决心达成一个理想目标时不应忘记内外有各种阻力,罗素提示我们:要学会“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致为犹疑所困扰”,在此过程中,我们时常受“鲜明的希望与恐惧”的驱使,并面对着“令人慰藉的神话故事”所带来的诱惑。罗素是一位大逻辑学家(事实上是现代逻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而且经常从逻辑分析的角度做哲学,因此我们有理由从逻辑学的角度对他的这些话作些引申:我们要学会在不确定的世界作合乎逻辑的理性决策,尽管有诸多因素诱使我们不这样做。如果说罗素本人仅仅提到而未对这些“诱因”进行专门研究的话,那么当代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实证性工作已提供了各种具体证据。依此来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逻辑教学工作,所带来的一个观念上的重要转变是:理性判断和决策,要求我们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但这并不是单靠逻辑学就能完成的任务,至少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工作。这可谓本书主要的写作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