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升入高中后,什么事都想自己做主。遇事喜欢自己做决定,很少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要说是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家长和他说什么都当耳边风,有时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明明是不合理的、行不通的,他也听不进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此家长感到非常无奈,不知道该怎样办?
家长A:最近孩子总是不听我的意见和建议,有时我觉得他在一些事情上的想法和做法很幼稚、不成熟,怕他吃亏,走弯路,特别想让他按照我的想法和建议去做,可他就是听不进去,完全不认可我的主见。对此我非常着急,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听进我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B:去年我也有过和你一样的经历,我越是想让孩子按我的想法去做,他越是不那样做。即使有时孩子也知道他的做法是错的,他也不听,气得我没办法。后来,他爸爸想开了,认为孩子有主见未必是一件坏事,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后果可能会让他吃到苦果,那就让他先吃亏,吃一堑,才会长一智。毕竟,他长大了也要自我承担责任。于是,我们在小事上不过多干涉,让他自己去做选择。我们放手了,他反而会经常征求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了。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很多时候还专门和家长对着干。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1.理清原因,有效应对
首先,与孩子的自身发展有关。 一是随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不再是不加分析地完全相信家长的观点了,而是开始质疑家长的观点。他们觉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自己的观念、想法不同,过于传统、难以理解,甚至有些落伍,跟不上时代发展,因此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产生抵触情绪;二是随着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尤其强烈,他们不愿事事依靠家长,而是希望能够独立自主地做出决定。因此他们变得特别有主见,听不进大人的话,渴望自己做主,喜欢自己做决定。当然,听不进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原因也可能是孩子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可以独立;或者逃避自卑,假想的一种优越感的存在。
其次,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 一是担心孩子做不正确的选择。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年龄大,经验丰富,怕孩子没经验而犯错误、走弯路,所以习惯替孩子做决定,总想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要求孩子什么都听他们的。如果家长一味地把他们置于“孩子”的地位,想当然地在精神和行为方面予以“保护”,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家长越想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孩子越不那样去做。即使家长的意见是对的,孩子也不听;二是与孩子的沟通态度和方式强硬,也让孩子抗拒,听不进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尊重孩子,耐心倾听
当孩子听不进意见和建议时,家长可以先保持冷静,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感受,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用接纳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如果家长总是指责孩子,比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怎么总是屡教不改”……这样的指责只会让孩子闭上耳朵,抵触所有来自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智慧的家长也会有对孩子不放心的时候,也会有与孩子产生正面冲突的时候,但他们不会一意孤行,往往会在冷静客观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后,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如果还做不到,就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等理智恢复后,再找合适的机会与孩子沟通,尽量让孩子采纳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了解孩子,融洽关系
家长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尝试了解孩子的世界,找到共同话题,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更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家长可以尝试用具体、生动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当然,家长提意见和建议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程度,确保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精准指导,学会放手
孩子有主见是一件好事,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在小事上不过多干涉,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若孩子成功了,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若孩子失败了,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此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就要适时提出来,并告诉孩子遇到自己不确定的问题时,可以多听取别人的建议,这样失败的几率就会小很多。而不是埋怨孩子,“你非不听我说的,你看不行了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更听不进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
如果家长想让盲目自信的孩子听进意见和建议,那么得想办法巧妙应对。如果遇到孩子对一件事过于盲目自信,家长可以预先对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做个评估,结果在可控范围内,就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让孩子吃些苦头,受点失败打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家长建议的重要,再遇事就不会听不进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可能还会主动求助家长,让家长给提些意见和建议。
5.共同成长,优质陪伴
孩子的年龄在增长,身心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家长要紧跟孩子成长的脚步,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式和策略,和孩子一起成长。因此,家长要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规律以及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另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结合孩子的需求陪伴孩子,让每一次陪伴都是有效的优质陪伴。比如和孩子爬山、徒步,一起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亲子间的能量能够正向地流动。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促进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变好,孩子与家长的交流通道自然就顺畅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自然就会被孩子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