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历了多年的全纳教育的实践后,人们摸索出多种全纳教育的支持形式。在这儿,我们主要介绍巡回指导、资源中心、课程与教学策略的调整、资源教室方案、差异教学等几种支持形式。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全纳教育的开展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
巡回指导是指组织专家队伍,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开展评估、提供咨询、提供材料,甚至做一些直接教学的活动。巡回指导可以定位在不同层次之上,可以建在一个特定的行政区、社区或学区里。巡回指导服务特别适合成立在不利地位及困难学生相对集中的地区。巡回指导服务也可以与少量的普通学校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这样的队伍可以与大城市贫民区的边缘学生以及他们的老师一起工作,也可以与普通学校中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以小组形式一起工作。
专家团队可以选择定位于地区水平或国家水平,为大量的学校和社区提供服务。但是,专家团队特别适合于定位在可以为那些相对特殊的困难学生提供服务的水平。
巡回指导服务模式的优点是使专门化服务直接进入到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社区。然而,这种模式设计的服务不能太分散,否则对学生和学校来说几乎不具有真正的价值。
一些国家选择建立资源中心作为每个行政区专家团队的基地。资源中心一般开展以下一些工作:行为评估、提供建议、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家庭训练并增强家长对残疾的认识;提供特殊材料和设备;帮助寻找地区或国家层次的更专业的中心以及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从事一些有限的直接教学。
巡回服务指导是把服务移出学校,而在资源中心模式里,教师、家庭和学生可以进入团队中心。建立资源中心,可以促进学校和教师加速向全纳教育的方向转变。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提供多种资源和专家支持,使得集中的和多学科的干预成为可能。
在全纳教育中,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策略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在已有的实践中,人们通常会使用协同教学、合作学习、部分参与法等形式,帮助特殊儿童接受全纳教育。
协同教学有时被称作协作教学或合作教学。普通教育工作者和特殊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协同教学是指在一个单独的物理空间中,由两名或多名专业人员为多样或复杂的学生群体提供具有实在内容的教育。在学校中,协同教学有很多形式,有一人教学、一人协助的形式(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另一名教师以某种方式提供辅助);有平行教学形式(两名教师可以同时分别给两组人数相同的学生教授相同的内容);还有团队教学形式(两名教师共同计划和授课)等。但最常见的是一人教学、一人协助的形式。有时候,教师们觉得协同教学非常有效和可行,但其他时候,协同教学也会给教师和学生提出极大的挑战,它需要很好的全纳和专业知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许多全纳教育的支持者认为这是将残障儿童融入非残障同伴群体的有效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组成异质性的小组,共同解决问题或检验答案。这是一种无需学生离开教室即可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方法,它往往通过班级内的同伴指导,即全纳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来完成。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提供教学,相反,教师必须教学生怎样进行同伴指导以及指导哪些内容。通过同伴指导,反复练习他们已经习得的技能。
部分参与法是另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普通教育班级中所有学生实际上都要参与所有的活动,只是残障学生的参与量有所减少。在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假设,认为将重度智力障碍和重度肢体障碍的学生融入普通教育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无法像非残障学生那样从活动中受益。实际上,部分参与法对该假设提出了质疑。但是,部分参与法是否真的能实现让学生受益的目标还需要通过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
。
资源教室方案是一部分时间的支持性特殊教育设施,这种教育服务的提供,通常以普通教育一般的课程为基础,其服务对象为就读于普通班,而在学业或行为上需要特殊协助的学生,其目的是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教学的支援,以便这些学生继续留在普通班,并在学业或情意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教育措施,接受辅导的特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一般课程,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人员的指导。通过这种安排,特殊学生的潜能可有最大限度的发挥,缺陷得到及时补偿,同时发展了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在普通班级顺利就读。
资源教室方案即由资源教师利用资源教室的设备和其他资源,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教学的协助,其核心的概念在于如何发挥资源的功能。首先,资源代表充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配合教学活动、增进教学效果的事物或人员。资源的功能在于协助教育人员满足学生的教育需要,以达成教育的目标,因此,可用的教学资源都应充分利用,充分发挥其支援的效果。其次,资源教室是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心。在全纳教育过程中,资源教室将成为学校教学资源中心,对于学习上及行为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援性的协助。资源教室应购置充足的教学设备、特殊的教材教具及图书资料,以供学校师生利用。最后,资源教师本身是学校的资源人士。资源教师必须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教师,负责资源教室的使用和管理,并为学校教师及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资源教室方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一是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暂时性的支援教学。在连续性的教育服务设施中,资源教室的安置,通常是暂时性的,依据学生的个别需要及学习进步的情形进行适时的调整。二是资源教室强调个别化教学。资源教室根据特殊学生的长处和缺陷,拟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并着重个别指导或小组学习。三是资源教室具有预防功能。对于具有轻度学习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在资源教室中及早地接受辅导,能预防问题向更严重的势态发展。四是资源教室具有统合功能。资源教室在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时,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主的,而不只考虑学生残障的补偿。同时对特殊学生提供的服务,需要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相关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商量决定,不能只由单方面决定。五是资源教室可以减少隔离与标记的不良影响。特殊学生在普通班与正常学生一起上课,并接受资源教室的辅导,这打破了传统的特殊教育分类,减少了标记与隔离。
资源教室方案的功能是评估、教学、咨询与在职训练。评估和教学是面向特殊学生的,因而称之为直接服务;咨询与在职训练是面向普通教师的,因而称之为间接服务。
华国栋曾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差异教学”的主张。差异教学即指在班级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本质是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最大限度匹配,并促进学生向优势的学习方式转化,最终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是对学生的全面测查和了解。对随班就读学生而言,不仅要了解他的残障情况,还要了解由残障带来的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既要了解他的个人特点,也要了解他与其他学生的差异、不足和优势,了解他和其他学生可以共同学习的知识内容等,为差异教学的设计提供基础
。
为了实施差异教学,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学目标不能“大一统”,应该有一定的弹性,目标要对不同的学生都能构成挑战。课程应该是灵活的、可选择的。必修课程是保证基本素质的要求,随班就读学生一般都应学习。选修课程应有更多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以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学校应建立课程资源中心或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学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的可选择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把同质分层学习和异质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思考题
1.什么是全纳教育?全纳教育对于教育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3.我国对随班就读的管理有哪些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