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我们走过的路

2013年8月,我接受了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的任命,担任杭州市京都小学校长。我曾在京都工作过三年,非常清楚京都的现状,虽然2008年成立京都教育集团学校,并被命名为浙大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后,学校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老百姓心目中还是一所口碑平平的普通学校。如何引领一所学校迅速成长,让普通学校不再普通呢?我上任后专门去请教过时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的徐小洲教授。徐院长说,一个好的校长必须有较强的课程领导力,要管好一个学校,首先要从课程建设抓起。徐院长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于是,从2014年初开始,京都小学就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强大的专家团队引领下,开始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我们先从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入手:以学校“水文化”为核心,将德育活动(水之德)、跨学科教学(水之润)和校本特色课程(水之色)等有意义的学校课程统一纳入以“水文化”为引领的学校课程逻辑体系之内,构建多层次、高融合、重个性的,真正彰显“多元、融合和创新”的新学校课程体系(以此课程顶层设计为蓝本的课题“多元·融合·创新——基于水文化引领的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研究”在2015年浙江省规划课题中立项)。

将以上三个方面用图表示如下(图1):

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我惊喜地发现很多理念跟我们的课程设计不谋而合,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课改信念和决心,激励着我们在课改之路上勇敢地进行破冰之旅。

在《指导意见》“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精神引领下,我们大胆开展了基于国家教材的跨学科课程统整研究,至今已三年有余。从最初一个班的实验起步,经过几轮实验的磨炼,全体教师全部参与到了此项研究中来,让全体学生受惠,同时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和支持。该项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先例,《上海教育》的“中国最具变革力学校”栏目组特地前来专题采访,将我校与中关村二小、清华附小等全国知名学校并称为“中国最具变革力学校”。

图1 杭州市京都小学基于水文化引领的“水京灵”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

跨学科统整课程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学科和学生之间的钟摆现象。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统合各门学科,还原被学科人为割裂的真实世界和生活情境,让学科知识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解决问题等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实验以美国行之有效的综合课程设计模型为基本框架,参考PYP课程等多项国际上行之有效的跨学科课程设计模型,最终研制出适合本土的跨学科课程模型,并将这种模型镶嵌于课程与教学之中,通过“知、行、为”三级课程目标的层层提炼,完成从“学科”到“跨学科”的提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有机贴合各门学科。同时在教学中以“体验、新知、创造、应用”四个步骤还原学习原本应该有的完整循环,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学”、“学了什么”和“学以致用”,真正体现学习应用的价值。

到目前为止,学校已整理好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十二个学期的跨学科统整教学主题思维导图,积累了二十余个优质跨学科统整教学经典案例,学校教师撰写的多篇相关论文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若水文化 童心印记”儿童版画课程获得杭州市精品课程,“若水文化 溯流而上”陶艺课程、“京都运河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头脑体操”、“竹竿舞”、“水京灵古诗词戏剧课程”、“‘水之秘’科学探究”等拓展课程都被评选为下城区精品课程。

同时,“跨学科”课程建构的理念在全校范围内达成共识:通过邀请专家来校传经送宝、推荐相关阅读书籍并组织读书会、展示跨学科统整教学观摩课、召开课程魅力展示活动等方式,有深度、有梯度、卓有成效地推进“跨学科”课程理念的建构,力图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跨学科的意识,提高跨学科教学的能力,更加重视课程与真实情境和世界的联系,在理念先导的基础上,实现跨学科教学同日常教学的整合,也就是在现有的日常课程中实现课程统整,并鼓励学生作为研究者参与学习活动,以更加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体现课程统整的最终成果。

经过三年六轮的实验研究,把跨学科教学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相结合,促成学校教师在学校课程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实施行动研究中“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的四大环节,在实际的跨学科教学建构过程中探索教学设计的规律,并及时总结经验。

京都小学跨学科课程统整相关研究成果在《上海教育》、《浙江教育报》、《杭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刊登后,吸引了省内外多所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多所学校也邀请我和老师们前去作讲座、上示范课等。2018年3月,我们有幸受到全国“千课万人”组委会的邀请,京都小学基于国家课程的跨学科统整成果在全国教学活动的大舞台上得以展示!

再来看三年来在课改大潮的推动下,学校取得的显著成绩:

2016年1月,“携手1+6,当好东道主,办好G20”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2016年3月,杭州市无烟单位;

2016年9月,杭州市第九届中小学生陶艺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6年11月,“若水文化 童心印记”儿童版画课程获杭州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2016年12月,浙江省第八批省级绿色学校;

2016年12月,杭州市先进职工之家;

2017年2月,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会组织;

2017年6月,杭州市教育国际化示范校;

2017年11月,杭州市京都小学“水京灵”课程实施方案被评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优秀案例;

2017年11月,下城区文明校园;

2017年12月,浙江省千校结好特色学校;

2018年1月,杭州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示范学校;

2018年1月,“京都小学运河文化”、“京都小学跨学科课程统整”被评为下城区2018年特色培育项目;

2018年3月,下城区首批“优质学校”;

2018年3月,下城区文明单位;

2018年11月,杭州市文明校园;

2018年12月,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

2018年12月,杭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108年12月,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

短短5年,京都小学从一所底子薄、师资弱、口碑平的普通学校一跃成为下城区第一批优质学校之一,从外部环境到文化内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校园文化、对外交流、师生成长、教育教学等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抓住了课改的契机,走出了一条“京都样式”的发展之路,成为下城区“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典范,极大地满足了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杭州市京都小学校长 洪俊
2020年4月25日 UUFm62xvv4z4b41aWoa0VL7kmdYog9mfm7ZfaMwtkFa/6YSWToV12whtO65uyr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