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建设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心理学:八大看点

王重鸣

由杨玉芳教授担任总主编的“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中的《管理心理学》(2021版)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并启动了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心理学研究与课程建设新行动。作为现代管理三大支柱之一的管理心理学,正在推动着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和心理科学等学科领域与相关课程的工作升级。面对全球化、数字化、精益化和生态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日益深化,管理心理学的体系、方法、策略也不断更新和得到凝练提升。

《管理心理学(精要版)》一书改变了以往管理心理学以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的传统划分做法,创建了“五力管理模型”,从生态力管理、文化力管理、团队力管理、创新力管理和行动力管理入手,以可续管理、责任管理、团队管理、创新管理和变革管理为主线,加强了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和内涵特征。本书在内容上,更加贴近中国管理创新实践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借鉴了国内外管理心理学的经典研究和前沿进展;在方法上,呈现和提炼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和实证方法。本书包括四编十二章,系统讲述了四部分内容:①体系、心智与决策,②价值、文化与激励,③沟通、团队与领导,④创新、组织与变革。每个章节运用“知识要点”预览概念亮点,以“思考研讨”和“研究解读”拓展学术依据,并用“案例体验”和“研究案例”开展实例分析,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融为一体,形成整合式知识与能力体系,充分展示管理心理学在中国的原理方略方法、新发展与实践应用新尝试。

《管理心理学(精要版)》试图表现新的价值取向、世界观和宇宙观。学习和掌握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心理学是一种知识探索和能力开发,其间充满乐趣。特别推荐读者关注以下八大看点,可以将其作为学习、教学、应用和研究的重点原理。

看点一:五力管理模型与管理心理学体系

计划、组织、指挥、监控和个体、群体、组织的管理一直是常规管理的经典特征,却难以适应改革创新所面临的理念心智转换和复杂动态管理。《管理心理学(精要版)》以创业五力理论的五力结构性、层次性、动力性和效应性原理为指导,创建了以可续管理、责任管理、团队管理、创新管理与变革管理为主线的“五力管理模型”,作为实现生态力、文化力、团队力、创新力和行动力的管理框架与能力体系,即包括生态力管理、文化力管理、团队力管理、创新力管理和行动力管理的五力管理理论架构。“五力管理模型”以双领导力组合作为统领性能力体系,例如,生态力管理以可续管理为主线,以弹韧领导力和赋能领导力为双翼,文化力管理以责任管理为主线,以责任领导力和伦理领导力为双翼等,成为管理心理学的全新知识体系。

看点二:元领导力框架与创造性张力

以往有关领导力的研究、培训和应用,比较局限于领导行为类型和领导风格特点,却非常缺乏有关领导能力的深化和元理论的建设。《管理心理学(精要版)》从元认知概念出发,提出领导能力的元理论——包含动力、活力和张力三要素特征的元领导力(meta-leadership),作为众多领导行为与领导力类型的元理论框架,即“有关如何实施领导力的高阶领导策略框架”。以动力元为心理内驱性基准,活力元为心理动能性联结,张力元为心理开发性拓展,整合形成元领导力三角模型,作为领导力建构的深层次框架。对于生活、工作、管理、职场与事业来说,个人、群体和组织都需要不断更新领导力,元领导力框架具有广阔的效用。以职业领导力为例,许多人面临职业瓶颈问题,需要通过价值适应、教育学习和激励推动,形成持续增强的动力蓄能;采用资源选配、角色转换和潜能增强,在“成长空间”中形成活力聚能;着力重塑目标、调节路径和创造条件,展现张力使能,从而发挥元领导力的三元机理。为了改变工作常规,跨越职业陷阱,突破成长瓶颈,建议构筑以新愿景追求、创造性举措和使能式拓展为特征的创造性张力,实现自我超越和可续发展。

看点三:可续管理模型与绿色发展

在全面绿色转型与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征程中,相关管理理论与心理学理论及方法却相对滞后。《管理心理学(精要版)》面向高质量发展,着重增强了有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方法,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管理心理学原理与策略。以生态力管理为框架,把人与组织之间适配看成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可续管理模型系统阐述了三大策略依据和三重管理机理:以基于价值—动能—参与的三维创业社会责任(ESR),基于环境—社会—治理的三元绿色效能评价(ESG)和基于绿色—创新—共享的可续发展目标(SDG)为三大策略依据;通过弹韧领导力与赋能领导力,以蓄能激发、聚能定位和使能推进为三重管理机理,显著增强可续适应管理、协同决策管理和续航发展管理,进而提升组织可续力,即“使队伍、业务、组织和生态系统、运营环境及社会网络获得整合提升与持续适配的组织动态能力”。可续管理已成为绿色转型与生态力管理的主线。在绿色发展视角下,阐述了心智、责任、愿景、决策、团队、管理、商务、经营、投资、生产、运营、供应链、制造、创新、创业、文化、金融、消费、食品和交通等多方面的绿色策略。可续管理模型为企业组织的绿色可续发展提供了整合性的管理原理与心理学方略。

看点四:创业社会责任与责任管理

责任在管理行为中发挥日益关键的作用,也成为“知情意责”四元心理机制的核心内容。公司社会责任(CSR)在我国起步晚、发展快,迅速成为企业管理的“流行曲”并主要发挥着公益性作用。针对企业CSR存在项目分散、宽泛和商业关系松散等问题,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实践需求,特别是以创业型责任管理超越CSR战略,我们创建了“创业社会责任”(ESR)概念与理论原理,包含三项维度:责任价值、责任动能和责任参与。创业社会责任不同于公司社会责任,它是一种嵌入企业文化,融入成长战略,植入商业模式和人财物各项运营活动的责任管理体系。责任管理整合了价值伦理、责任策略和持续激励等方面的原理,以五元组织价值(FOV,责任—合作—学习—弹韧—可续)、三维创业社会责任(ESR,价值—动能—参与)和双链综合激励(DCM,策略—机制—效能)为策略依据,通过责任领导力与伦理领导力,增强价值蓄能、责任聚能和激励使能三元机理,整体提升责任文化管理、合规经营管理和担责敬业管理。

看点五:工作幸福感与持续激励力

工作幸福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心理机理之一。这里所说的幸福感并非只是通常理解的主观感受幸福,而是包含心理功能幸福,即“人们对生活、工作和最佳心理功能与体验的评价”。管理心理学重视工作幸福感和组织幸福感的研究与应用,比较关注幸福感动力机制与心理资源调节策略,如工作—家庭交互界面、感觉幸福与思维幸福、自主幸福与支配幸福、关系幸福与成长幸福等。影响比较大的是PERMAG幸福感模型,包含积极情绪P、参与体验E、关系支持R、工作意义M、目标成就A和持续成长G。而组织幸福感则是指由“组织共享的多样D、公平E、包容I、健康H、自主A和发展D而产生的积极情绪集合”(DEIHAD)。策划与提升组织幸福感已成为企业组织持续发展的新策略。与之相关的是组织心理健康(OMH)的新概念,即从员工心理健康出发,运用希望、效能、弹韧、乐观和责任(HEROR)五项心理资本,共享心理健康愿景与承诺,实现组织心理健康。

看点六:数字领导力与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数字化改革任重道远。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精准、协同、迭代”的胜任特征并开发新型领导力呢?《管理心理学(精要版)》运用元领导力框架,针对数字化的互联、分布与行动等特点,构建了数字领导力三维结构模型:数字互联精准力(动力元,包含互联心智转换与精准引领蓄能两项要素)、数字分布协配力(活力元,包含数字化分布运营和网络式协同配置两项要素)和数字行动迭代力(张力元,包含主动变革行动与数字化学习迭代两项要素),并作为团队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导力。基于元领导力的数字领导力开发,为带领团队成功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策略支撑。本书的数字化元素贯穿全过程,从数字化改革与数字化转型出发,既阐述数字化特征与策略;也包括数字化转型的蓄能、聚能、动能、赋能、使能等机理,其中数字领导力是最关键的能力。

看点七:创新力管理与组织创造力

创新创业创造是时代的精神。创业教育正在从“经商实务”转向“能力策略”,成为全球创业教育的新方向。创业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创新。管理心理学特别关注“创新力管理”,指“以创新理论与创业策略为基础,通过创业创新创造的行动策略而开展组织管理与创新发展的管理过程”,是以创新能力体系(ICS,思维—流程—结构)、创业五力理论(EFC,生态—文化—团队—创新—行动)和创造开发模型(CDM,激励—专长—创造)为三项策略依据,以创新管理为主线,以创新领导力与创业领导力为双翼的智合性管理。创新力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其重要目标是增强组织创造力。创造力开发是指培育、激发、提升和拓展组织创造力,是创新力管理的主要特征与策略依据。我们搭建了团队层次与组织水平双层组织创造力模型,作为创新力管理特别是创造力开发的新理论框架。

看点八:变革型组织与行动理论

在创业创新、数字化改革和绿色转型的进程中,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滞后或成为瓶颈问题,也是许多企业或部门必须有效应对的新挑战。《管理心理学(精要版)》针对变革型组织提出“双栖组织建构”的创新思想。双栖策略是指工作与管理中“辩证地运用两种互补策略的能力”。在变革型组织发展中,建立以“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和“探索创新未来能力”两者并重的双栖成长机制,称为“组织建构”,用以表示组织的动态转型和整合设计。变革型组织既关注当前任务,也面对战略机遇;既强调优势传承,又注重赋能创新;既着力协同资源,又全力塑造能力,从而成为“双栖型组织”。变革型组织设计组合了五种组织模块:适应型组织、弹韧型组织、警觉型组织、敏捷型组织和生态型组织。我们创建了基于双栖策略的变革赋能行动理论,以价值适应、决策选配和赋能发展构成变革文化融合的三重机制,形成了中国企业变革赋能行动策略与企业组织改革发展的行动路线图。

此外,《管理心理学(精要版)》还在知情意责、心智模式、心理弹韧、自我管理、决策胜任、人组适配、合作思维、员工敬业、组织伦理、团队管理、女性领导、变革决策、职业经理、精益管理、组织承诺、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组织动能、组织赋能、组织使能和研究效度等诸多新领域论剑解读。

我对管理心理学的理解、学习、应用与发展,得益于亲身体验的实践学习和多位老师对我的精心指导与培养历练,我经历了五个“第一次”。

记得50多年前,我曾先后在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和钟表元件厂工作,第一次在实践中亲历体验企业管理,切身感受到一线员工技能、奖金激励方案以及群体调度的重要性。

1980年起,我师从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工业心理学之父陈立先生。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第一次到中国数十家制造企业开展现场访谈、案例分析和准实验研究,并创建了目标责任归因理论和人与计算机界面理论。

1981年,我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等在上海联合举办的我国首场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研修班,第一次系统学习管理心理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作为现代管理三大支柱的论断,这成为我们系统学习与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新起点。

1984年,我赴瑞典哥德堡大学跟随著名应用心理学家鲁本诺维兹教授学习、研究与应用管理心理学,第一次到著名跨国公司沃尔沃工厂现场参与新技术变革转型项目。在参加把轿车流水装配线向自主性团队整车组装做团队化流程再造的研究实践中,我深刻体验到管理心理学可以如此深度嵌入和推进管理创新实践,投入被誉为“北欧产业革命”的研究实践。

2003年,我第一次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我国首项创业管理重点项目,以基于人与组织匹配的企业家成长机制与创业环境研究为题,系列式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与方法调研数十座创业科技园,访谈数百位企业家,评测数千位创业经理人,创建了“零距离”(与创业者没有距离)的“创业心理实验型众创空间”。在中国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益于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和牛津赛德商学院等多位合作教授的支持与鼓励,提炼出基于管理心理学的“创业五力模型”理论创新。管理心理学深深融入在企业家的创业创新实践中。在行动式学习中,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管理心理学青年精英与创新人才。

40多年来,我把管理心理学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支柱,深度应用于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各个领域,主持和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和国际级合作研究课题。特别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的长期支持与精心指导。

本书的许多研究思想和应用方法都归功于先生们的谆谆教诲和指点迷津以及我与同事、学生的互动启示。我的许多位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证工作。时至今日,每每回想与先生切磋和与同行交流的情景,我依旧深受启迪、感恩在心。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玉芳教授的热情指导,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我的夫人卢凤英的全力支持与持续激励。书中所介绍的许多研究与成果曾得到我的父亲王承绪教授和母亲赵端瑛教授的亲切指导与勉励,他们在研究中提出过许多新的思想、感受与建议。我的许多位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证工作。本书讲述的许多思想和成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0位学科先驱老师的睿智与点拨:陈立教授、鲁本诺维兹教授、荆其诚教授、徐联仓教授、西蒙教授、马奇教授、海勒教授、奈勒教授、米勒教授和梁觉教授。在撰写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多位合作者的鼓励与指点:哈佛商学院埃德蒙森教授、斯坦福商学院巴奈特教授、国际应用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弗雷瑟教授等。在此向各位一并特别致谢和致敬!

《管理心理学(精要版)》的新版知识体系,阐述、汇集与构成了管理心理学知识体系和新篇章。对于管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真正掌握,在于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研究、探索和应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数字化在线教学与学习,不断推进管理心理学的应用和新发展。

(通讯地址:杭州 310028 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教学主楼251室,电子邮件: zmwang@zju.edu.cn

王重鸣
2022年8月 p+9NUXUE2VjCy9gFbst4vMsnkUOW5R3s2ApHj/PtWmvyWrQcoJUsmOYs+BMbj2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