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主张

一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

永恒主义以欧洲古典实在论哲学为基础,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实在,万物被一种永恒的普遍法则所支配,个体也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实在。人自身存在着共同的最主要的永恒不变的特性——理性。因此,建立在永恒不变的人性基础上的教育,也是固有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教育的性质都是永恒不变的。

二 教育的目的——课程与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理智的发展

永恒主义者认为实用学科在人的理智训练方面的价值低于人文学科。永恒主义者围绕理智训练将永恒学科分为三类: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永恒主义者认为,现代的伟大成就的端倪在名著中早已存在。阅读名著有助于使学生理解当前世界中的各种病态的、混乱的现象,同时,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理解社会和甄别善恶有助于促进学生理智的发展。

永恒主义者认为,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是人的本质力量之所在。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对理智的训练,培养和发展人的理性。赫钦斯认为,虽然教育肯定要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点实施各种各样的教育措施,但是教育的首要作用始终是塑造人,而不管这个人是生活在20世纪还是21世纪,教育的任务就是表现和发展人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现实社会美好的生活和完善的人性均是人的理智表现,人在发展理性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真正的美好生活和社会,这样人类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最好的公民。

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就是传授永恒不变的真理,教育不应是适应眼前所需,对于一个人可能遇到的问题来说,能够熟悉“永恒不变”的真理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更好途径,教育应该培养人掌握固有不变的真理,汲取前人的智慧,学到文化遗产中最好的东西,从而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人类社会的文化遗产。再者,教育并不是生活本身的完全复制,或者将真实生活的情境或真实的社会面貌仿造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为生活作准备。学校是一个真实的、有社会价值的机构,其重要任务就是传授给学生真理,让他们更充分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用理性面对生活,用真理更好地为生活作准备。

不管是新托马斯主义的永恒主义,还是世俗的永恒主义,都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智慧,并传递关于终极真理的知识。永恒主义者相信,以理性为特征的人性是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教育必须关注这些“属于人之为人的东西”以及“人与人之间相通的东西”,向学生传递关于终极真理的知识,使人的理性和智慧、精神力量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永恒主义者看来,这种教育目的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相同的,永恒不变的。不过,在教育的最高目的方面,神学的永恒主义和世俗的永恒主义存在差异,神学的永恒主义者强调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与上帝保持一致,世俗的永恒主义则强调发展人的理性和智慧。

三 教育的内容——以“永恒学科”为核心

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永恒不变的真理,培养和发展人的理性,因此就必须学习永恒的古典学科(亦称为“永恒学科”),并将其作为普通教育的核心内容。“永恒学科”是稳定不变的,是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人的学科,具体来说就是以西方伟大观念为基础的经典名著。在永恒主义者看来,这些经典名著集历代名人思想之精华,超越了时空地域的限制,涵盖了一切知识领域,包含着对人和事物本质的最深刻见解,蕴藏着人类的“共同要素”,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高深的知识和形成“共同观念”,使他们学会观察认识世界并与人沟通交流,从而去追求最为美好幸福的生活。

神学的永恒主义和世俗的永恒主义都十分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学习,因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会训练学生的智慧,并解释终极真理。对哲学、数学(尤其是代数和几何)、历史、语言、美术、文学(尤其是杰作)和科学等知识的认知应该在课程中占据中心地位。此外,永恒主义者认为,品格训练和道德发展也应在课程设计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与世俗的永恒主义者相比,神学的永恒主义者认为,基督教信条也是课程的重要部分。圣经、基督教问答集、神学和基督教教义的教学是最重要的部分。只要可能,神学著作的学习永远优先于纯世俗著作的学习。世俗的永恒主义者则更加强调关注人类历史上一直必须面对的那些挑战。

阿德勒认为,通过听说读写、观察、计算、测量和估计等课程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智慧技能,教育必须关注千百年来一直困扰人类的那些难题和问题。 赫钦斯赞成一种含有永久的或永恒的研究内容的课程。他特别提倡学生阅读古代伟人的经典著作。他还具体地分析了永恒学科的基本特点或“长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能开掘出人类的共同要素;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有助于人们形成共同的观念,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好的相互沟通和联系;永恒学科集历代伟人思想之精华,是人们学习人类文明最有效的捷径;永恒学科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深学问以及进一步深入认识世界的基础。赫钦斯说:“永恒学科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时间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我恐怕许多这样的书都是古代和中世纪时期的。可是,尽管如此,这些书还是属于当代的。这就是它成为一本古典著作的原因。这样的书是永恒学科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大的一部分。它们是那样居于首要地位,因为它们是我们所知道最好的书。一个从来没有读过西方世界里任何伟大的书的人,怎么能称得上是受过教育的呢?其次,这些书是普通教育的基本部分,因为没有它们,要想懂得任何问题或理解当代世界是不可能的。”

由于永恒主义者提倡严格的智慧训练,因此为了加强理智训练,他们提议将课程划分等级和主次,并以训练理智的课程为主要培训内容。他们提倡把古典文科放在首要地位,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放在从属地位,而对于职业技能方面的学科,则放在最后。因为他们认为职业化和专业化使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不利于共同思想的建立。并且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使一些人丧失了学习人类共同智慧的机会,这是不公平的。

四 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学进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以讲授和演讲为主

由于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儿童的理性和智慧,学习的内容是经典的艺术和科学巨著,所以,永恒主义者非常强调运用教师的讲授和演讲来组织教学活动。尤其在学习古典名著时,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阅读和讨论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深刻理解名著的内容。阿德勒曾经提出了三种具体的教学方法:“(1)通过演讲和分配教材的说教;(2)指导学生养成发展各种技能的习惯;(3)通过发问并对所引出的答案进行讨论的苏格拉底式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都强调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作用。永恒主义者强调,在学习文学、哲学、历史和科学的名著之前,必须教给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发问的策略,以便学生与经典作家对话。而神学永恒主义鼓励任何能使学习者与上帝进行交流的教学方法。

永恒主义者认为,学生在学习与读书时要积极思考,这是一种有效的理智训练方式,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智慧以及培养和发展其理性。阿德勒提倡永恒主义教育的教学方法,将其称为“通过教学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按照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主动地阅读、思考与讨论名著,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引起学生的不断反思,激发其内在的倾向性,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理性的目的。

(二)教师居于教学活动的中心

永恒主义者认为教师是真理的传播者和智慧教练,教师应该在自由学科(1iberal arts)上获得良好训练,他们应该是掌握真理的权威,也是传播真理的承担者。很显然,如果教师是传播者,那么学生就是学习的接收器。所以,人们用“精神体操的控制器”来比喻永恒主义者理想中的教师。另外一个描述永恒主义教师的比喻是“智慧教练”。他们能引导学生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永恒主义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拥有智慧和理性能力的模范,他们必须能进行逻辑分析,熟练使用科学方法,精通经典著作,记忆良好,并能进行最高形式的智力推理。由此不难看出,永恒主义者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

永恒主义者认为“永恒学科”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难,只要教师努力教,学生努力学,教学方法得当,学生是可以掌握的。教师使用教学方法反对灌输,反对填鸭式的记忆,倡导“沉思”的学习方法,发挥家长作用,督促、鼓励孩子多做家庭作业等。而永恒主义者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中,最有特色的是问答法和读书法。永恒主义者主张教师在讲解古典名著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古典名著的有关章节,熟记有关段落,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直接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该激励和指导他们像古代伟人那样去思考。同样,只有具有通才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通才,只有大学和学术界的统一才能直接促进普通教育的统一、社会上人与人的统一。

(三)强调营造集中于教学任务、精确和有序的课堂环境

永恒主义者不只是关注智慧的训练,也关注意志的培养。他们相信,教师有责任训练学生的坚强意志。在永恒主义者看来,专心于教学任务、精确和有序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意志的最合适的课堂环境。神学的永恒主义者则将体现祈祷和沉思的学习环境也视作良好课堂环境的一个指标。不难看出,永恒主义者把品格的养成视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sxlnQNKU/lqwjg2zoaembnKAdHXMj1eBOhwMUusPoUVmWswJqsAk2ohAv4IgT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