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中学毕业时不应只是知道科学或历史的‘方法’和‘过程’,他们实际上应该知道若干科学和历史……。他们应该知道,每一项动作都有相等的反动,并且应该知道谁说‘我就是事实’及谁说‘我有一个梦想’……。他们应该知道亚马逊流经哪里,第一修正案是什么。”
——班尼特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愚昧是一种障碍,而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
——贝斯特
要素主义(essentialism)作为进步主义对立面的一种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它是为针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造成的教育、教学弊端而产生的,又受50年代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冲击而复兴,70年代因人们对美国教育现实状况和60年代课程改革的不满而再度兴起。要素主义教育认为在人类文化遗产中存在着基本的、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越时空的要素,教育的功能就是如何保持并传授这种要素;强调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是现代教育必须保留和发扬的。要素主义教育抨击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中的一些弊端,力图恢复传统教育原则,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新传统主义教育”。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格莱(W.C.Bagley)、科南特(J.B.Conant)等。其经典论著为巴格莱的《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 An Essentialist's Platform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merican Education ,1938)、《教育与新人》( Education and Emergent Man ,1934)。